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1331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1 00: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0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嬴城与谢城 [复制链接]

     在莱芜,凡提及嬴城,人们自然联想到羊里镇城子县址的古称。可是,提到谢城,大都感到茫然。其实,嬴城和谢城,均源于一城之名,即“谢城”。也就是说,谢城是最先定名,嬴城是谢城的后续叫法。8 T. @" X$ r# d& }1 ~7 y
&nbsp&nbsp&nbsp&nbsp    在古代,“城”就是“国”的意思。建城就是建国。所以,谢城就是国都之城。正因如此,城子县址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国家”的概念,并认为是嬴姓国。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这里曾是嬴国之地,也曾有嬴姓人居住,但不是嬴国国都之地,嬴人的中心族系没有在此建国定都。& L" x% q/ C1 O+ }# o7 J5 j
&nbsp&nbsp&nbsp&nbsp    谢城既然有国都之意,名分如此高贵,为什么在史料中并不多见其文载,在社会中也不多闻其传语呢?究其原由,需从齐鲁夹谷会盟说起。
4 j3 J) S- p  v  F; K&nbsp&nbsp&nbsp&nbsp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致书鲁定公,约定,在齐鲁界上,夹谷山前,为乘车之会,以通两国之好,永息干戈。鲁定公得书,召集三桓商议。商议结果是,让孔子为相,随鲁君如期赴会。孔子授命,思考再三,向鲁定公提出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主张。鲁君从其言,乃使大夫乐欣和申句须为左、右司马,各率兵车五百乘从行。命大夫兹无还率兵车三百乘,离会址十里下寨,以防不测。 既至夹谷,孔子看到齐国兵卫甚盛,亦命申、乐二将紧紧相随,不可大意。次日,两君登坛交拜,礼毕后,齐国开始实施其阴谋计划:先借奏四方之乐为名,指使三百名莱夷扮做乐工,手执钹、矛、戟、剑之器,鼓噪而前,觑便擒拿鲁君。观此景状,孔子毫无惧意,趋立于齐景公之前,举袂怒斥道:“吾两君为好会,本行中国之礼,安用夷狄之乐?请命有司去之!”景公大惭!急麾莱夷使退。一计未成,黎弥又升阶奏于齐侯曰:“请奏宫中之乐,为两君寿。”遂及传命倡优侏儒二十余人,异服涂面,妆男扮女,分为两队,拥至鲁君面前,且歌且笑,满口淫词秽语,戏谑鲁君,羞辱鲁国。孔子按剑张目,觑定齐景公曰:“匹夫戏诸侯者,罪当死!请齐司马行法!”景公不应,优人戏谑如故。孔子曰:“两国既已通好,然鲁国之司马,即齐国之司马也。”乃命令申、乐二将飞驰上坛,当场斩杀了两个领班头人。齐景公失计又失礼,心中骇然,无颜以对。而后,在国相晏婴的进言下,齐景公只好诚心谢过,并盟辞归还所占鲁国的郓、龟阴之田。
/ V3 A' y6 ]  M9 S) ~' B&nbsp&nbsp&nbsp&nbsp    汶阳田,是鲁僖公赐予季友的采邑。因此,汶阳田名为归鲁,实质是归还了季斯。为此,季斯对孔子感激不尽。故,特筑城于汶阳田之上,以表感谢之意,以旌孔子夹谷会盟之功。并定名为“谢城”。与此同时,季斯又进言鲁定公,升孔子为大司寇之职。可知,谢城,实质是为孔子树立的一座国家级丰碑。! e: w) j+ E, h3 I7 ]4 x6 M, H
&nbsp&nbsp&nbsp&nbsp    夹谷会盟的胜利,孔子的威信大增。国君及三桓,对孔子皆言听计从。面对国泰民安的形势,鲁定公和季斯,求安逸、图享乐思想滋生,渐渐发展到了整日寻欢作乐、不思朝政国事的地步。此时的齐国君臣,却在用着另一番心思。他们不甘心夹谷的失败,不甘心寄人篱下。为阻止鲁国的发展,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采取了美女馈鲁之计。在齐景公的授意下,黎弥精心挑选了国中美女八十人,各衣锦绣,教以歌舞。教习已成,便备良马一百二十匹,金勒雕鞍,一并献至鲁君。鲁定公看到齐国所馈美女,喜出望外,不听孔子的劝阻,欣然接受,并以三十美女赐予季斯。自此,定公和季斯各得其欢,各受其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朝政国事,统统抛于脑后,就连郊祭这一国家头等大事,也无心过问。面对如此现状,孔子无可奈何地凄然长叹:“吾道不行,命也夫!”在无奈之下,孔子只好束装去鲁,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此离夹谷会盟仅两年余。, m3 I& p7 {8 J- m8 {" j& E2 _
&nbsp&nbsp&nbsp&nbsp    随着孔子的弃官出走,谢城这一丰碑的光环,也随之消失殆尽,这座充满了“谢意”的两岁新城,再也无人问津,无人呼唤了。想来,这或许是谢城之名没有传世,不被后人所知的原由;也许是延续故有的“嬴”的称谓,进而出现“嬴城”之说的原委。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