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516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22 14:0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4: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莱 芜 梆 子 [复制链接]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呕,亦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流行于山东中部泰山以南的莱芜、新泰,泰安一带,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因泰安、莱芜一带的居民,大部是从山西、河北、安徽迁来的,他们与原居住地有着各方面的文化交流和共同的习俗。再者戏种的发展受到外来专业剧团的带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O年),安徽的“三庆”徽班从泰安一带晋京演出,后陆续有“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晋京,给当地带来一些影响。1850年前后,老阳春徽班在泰安西南定居;同时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也流传到汶上地区,他们相互接触,于是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本地梆子。《中国大百科全书》载:“同治十三年(1874年)成立的科班小阳春班,就同时传授徽调与梆子两种声腔。”此后陆续成立了十几个科班,造就了近400名职业艺人。后来在长期的流传演唱过程中,逐渐改以梆子戏为主。
&nbsp&nbsp&nbsp&nbsp    莱芜梆子,包含梆子与徽调两种声腔。据1954年调查,莱芜梆子的传统剧目有267个。其中梆子剧目164个,徽调剧目103个。基本剧目称为江湖十八本,其中《两狼山》为梆子腔,《烧战船》等为徽调。早期名演员有陈富美、胡大采、孙玉才、胡庆松等。
&nbsp&nbsp&nbsp&nbsp    莱芜梆子高昂、粗犷,符合北方人的性格,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梆子腔的唱法以真声为主,吐字清楚,女腔的尾音翻高八度,使用假声;男腔中有“力嗓”,用假声倒吸气唱出。这两种假声唱法称为“呕”。梆子的唱腔板式有一板.二板,三板、吊锣、快慢四虎头、栽板.双跺腿,扎簧、大起板、哭迷子、金钩挂、呱哒嘴.一串铃等。主弦为提琴,也叫大胡琴,蒙梧桐板,杆粗而短。徽调部分,拨子与老皮簧用胡琴伴奏;乱弹分两种:一种是吹腔,一种叫风搅雪的乱弹,系半句四平调与半句吹腔合成,都有横笛伴奏。罗罗用唢呐,滩簧用横笛、小海笛、二胡来伴奏。传统剧目中使用唢呐曲牌较多,有固定曲文,分大.小五套,经常使用的有50多个。
&nbsp&nbsp&nbsp&nbsp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莱芜梆子音乐进行了逐步改革,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将古老的A宫调式改成E徽调式,将女腔提高四度,解决了女腔音区偏低的问题,将男呕倒吸气改为假声,并借鉴了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调梆子等梆子系统的音乐,使梆子唱腔更加完美。
&nbsp&nbsp&nbsp&nbsp    建国以后,莱芜梆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高峰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整理了《两狼山》,《赵连岱借闺女》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现代戏曲《送猪记》,晋京演出。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编演了《三定桩》、《红柳绿柳》等,并晋京演出。其中《三定桩》、《红柳绿柳》等戏已摄制成影片,《赵连岱借闺女》等录制为电视片。八十年代末期至今,编演了《雪落黄河》、《推媳妇》、《正月十五雪打灯》、《雪野风情》,《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等戏,部分戏参加晋京演出.全国梆子戏汇演、全国农村题材小戏调演,为党的十六大献礼演出,并获得了文化部的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山东文化艺术节奖等多项奖。
&nbsp&nbsp&nbsp&nbsp    “梆声荡城乡,琴声诉衷肠。”莱芜梆子已牢牢植根于人民之中,将发扬再现于祖国艺术花园里,永不凋零,散发芳香。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