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是莱芜蒜薹大面积收获的第一天。在羊里、寨里、杨庄等大蒜主产区,田间地头都是蒜农忙碌的身影,大路上运销蒜薹的车辆往来如梭——— “今年蒜薹又好又贵!” q5 y4 O3 x0 O; U7 x' a& c
蒜农:“今年蒜薹不孬,昨天一块七,今天一块八。”
5 g5 o2 M) w3 x$ y E& E3 h+ I 蒜乡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大蒜味儿。
4 Y0 M0 ^7 I% [$ t. S: T. d8 `, o 上午10点,记者来到羊里镇朱家庄村。“今年蒜薹多少钱一斤?”记者问正在打蒜薹的农民。# t0 Y; v0 l& }' z4 x
“一块八,用绳子扎成小把子,一斤加5分钱。”打蒜薹的人叫陈怀云,是九羊集团的工人,月工资2300元左右。他直起腰来说:“今年蒜薹比去年好,产量也高,我这一亩地能产1000多斤,能保住大蒜成本,再出蒜头就都是挣的了。”& c/ M3 C1 ]. _5 x9 J" l' p$ \
“有没有雇人打蒜薹的?”
* y$ v t9 T8 i0 j: w* C 临地的老朱说:“有,一天100元还不好雇,都忙啊。”
& q2 a1 P" O! a! X 记者与蒜农们边干边聊,他们都是早上4点多就来到地里,趁早上有露水好打,有分量,人也感觉不到热。
; \. l9 N9 _# z3 g7 t% A# Q 蒜薹收获季节是蒜农们的节日。一位大嫂说:“现在打蒜薹像过年,昨天俺蒸了三锅馒头,割了5斤肉,还买了5斤排骨。”
2 a E4 G- z' o9 N( U, i- q 地头收购:“一天能挣千把块!”4 z4 }4 X5 S, ]3 ?! E
蒜农在地里打了蒜薹,一捆二十公斤左右,用“老头乐”(一种农用三轮车)运到地头上,姚口路两旁,隔不远就有一个蒜薹收购点。9 T n( V k' L1 e- N/ |" a, w
在城子县村头,老魏和他的儿子收购蒜薹。“我是给李庆平冷库收的,每斤5分钱的收购费。今天收购价是一块七。”
& U2 t- I( l( t' ^8 a “一天能收购多少?”! s) B. P& ^) x0 X. H! ]/ H% o
“平均一天收购6000斤左右。”! {+ W$ m" f7 J
事实上,地头收购点的“利润”比老魏说的要高。走不到三公里,就是一家冷库,敞开收购,3.6元一公斤,与“地头收购价”每公斤差四毛钱。就像知情人士说的,地头收购点“一天能挣千把块”!一些精明的蒜农看到了这个差价,就直接把蒜薹送到冷库,少了中间环节,每斤多挣1到2毛钱。
7 [% W; k/ d1 w. Z+ t 冷库储藏:“今年蒜薹敞开收!”" C6 J% h; B( I3 @6 l s/ K7 x
在羊里大街上走走,路两旁都是冷库,通海、利民、盛发、盛华……大冷库一个接一个。
3 C* c2 t3 w/ \4 {% x 北留村盛华果蔬公司老板叫崔洪宪,他的冷库门前全是蒜薹,30多名妇女在这里把大捆蒜薹分扎成一公斤左右的小捆,还有几十位青壮年劳力卸车、入库蒜薹。“从昨天开始收购,到现在已经收购10万斤。”崔老板财大气粗,“还有八个洞子,敞开收,计划收购200万斤!”
* {0 K+ O( O( y2 u+ n( L “你怎么看今年的蒜薹价格?你能不能预测一下蒜薹价格走势和即将收获的大蒜价格?”记者在蒜薹堆里和崔老板聊起来。6 a0 V6 w( O' l. z
“昨天收的一块七,今天是一块八,估计这个价格不会再高了,但总体上看今年蒜薹好于去年。大蒜价格也会高于去年。”崔老板说。: y0 ?0 j, D" ?1 j
在蒜薹堆“埋头苦干”的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她姓杨,今年81岁,是北留村人。“闲着也是闲着,自己挣的钱自己花着方便、花着舒坦。”捆扎一斤蒜薹收入6分钱,老太太早上四点就起床,烙了一个油饼带上,中午就在冷库这里吃。“干一天能挣六七十块呢。”老姊妹们都怪羡慕她。
! E4 L3 i* [- s: W% j + V/ X( ?8 H0 c% c& e+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