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698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0 16: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6:22:07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鹁鸽楼的“少共”组织 [复制链接]

         1933年夏历闰五月十九,鹁鸽楼创立了第一个“少共”组织,这是莱芜党组织的高明远见之举。但这是新事物,应当怎样活动需要摸索着干。由于成员年龄小,又在秘密状态下,为此党组织对“少共”的活动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基本上是按党的一套活动方法,建立起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从“少共”第一次会议起,先后有刘立三、张永海等同志现场指导。开始时小组会议内容繁杂,形式主义很严重。会议先要推选主席,作形势报告,汇报工作并自我批评、相互批评,还有研究布置工作、临时动议(须有附议)、散会等等程序。经过几次会议后也就自动简化了不少。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有周茂先、刘子裕、张正芳,我被指定为小组召集联络人,实为组长。会议十天(两集)开一次,如有急事随时召集。为保守秘密,开会时间都在晚上,地点在村北刘家小坟茔或东山坡下避风又可及时逃脱的地方。“少共”成员必须按月交纳“组费”,一般为二十文(一个大铜元)。我没有钱,就把每年春节姥娘给的磕头钱按月拿来用。 % ?% v% ~6 B  y# y. ]
    “少共”还开展了符合小孩子年龄段的工作,例如有目的地和同学交谈,通过小孩再传到大人耳边,起到宣传作用。还为党组织观察集市上警察的行动,监视坏人的言谈及活动,随时向党员汇报。 - y2 A2 {- u! X+ A
    为党内通信跑腿是“少共”成员的优势所在。记得我曾向牛泉的鹿省三、西上庄的刘莱夫、祥沟庄的马子成、秦云川等送信若干次。从1933年到1935年,“少共”组织一直努力吸收新的成员,我在和同学们普遍接触的同时,有意识地找一些同学深谈,先后发展了窦兆让(现在浙江)和吕其富。吕其富为人忠厚正直,积极性很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八路军,在莱芜城北部和日寇作战时壮烈牺牲。另一个是黄诗弟,他随父母到大连,全家被传染了肺病,母亲死去,父亲只得带子女回家,父亲不久也去世,抗战后黄诗弟也病死了。应该说明的是,从“少共”第一个小组到我们发展的成员都是男性,这不是说女性觉悟低。在那个年代,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十几岁的少年男女不便直接接触,特别是活动多在晚上,这就大大限制了优秀女性参加革命活动。在党组织的发展上,主要负责人是黄仲华,具体人数只有他知道。在90年代,我曾数次因公到杭州,特到医院看望久病住院的黄仲华和刘子正。和仲华谈到鹁鸽楼的党员人数时,他逐个回忆名字,算起来到1935年时,村里有党员四十余人,在当时不足千人的落后农村里,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其中男党员三十多人,女党员六七人,除两位年轻姑娘外均为中年妇女。党组织还争取团结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人士,如刘永隆、刘圣周、王瑞枫、王传诰、吕玉堂、王元泽等人,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同情支持党和“少共”组织的活动。事隔五十年以后,王元泽对我说:“从当初我就觉着刘仲莹领着你们干得对,所以我就暗中助一臂之力。”
; _, |. b6 _) r3 F: T& e    根据“少共”组织几年来活动的情况,党组织的领导方法逐步改变,如参加“少共”的会议,由开始时派人主持变为协助,再到后来则完全由我主持,但是党组织必来人参加。到了晚上,一些党员自然地到刘仲莹家串门聊天,随意交谈,大家都喜欢听他讲革命道理、“南方”及城市见闻。有时他也讲一些历史典故中敢斗争、有志气的英雄人物故事鼓舞大家的斗志和信心,这样大家听得顺耳,容易记得住。记得有一次他激动地说,人生在世就要有志气,中国有几句传统古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豹过留皮。他说这些话的情景多少年来我一直牢记着。 : _2 t& q) N1 d9 h
    党组织的活动是秘密的,很频繁,方式多样,我都随着参加。记得较深的有参加听党课和印刷宣传品。一天晚上黄仲华领我到张永海家,已经坐有刘立三、鹿还山等七八人,由黄仲华同志念党员课本第一课,内容为:共产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由工人、农民和劳动者的先进分子中产生组织起来的。念后即请大家发言,由于都是农民,一开始还不大适应这种形式,为了不冷场,黄仲华就照课本说了一通,说咱们大伙不就是农民嘛。这样一说,全场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这个党课的课本是用复写纸写的,此前几天,我在刘仲莹的住处看到他手持铁尖笔,在毛边纸中间夹一页蓝色带油的纸,用力写字后下面的纸上就显示出字迹。我第一次看到很新奇,刘仲莹说,这个不可告诉别人。原来党员课本是刘仲莹为培养教育党员费心抄写的。还是在刘仲莹的住处,我看到他把一张透明的带有方格子的蜡纸铺在一块钢板上,拿着铁笔刻写,发出哧哧的响声,然后用油印机印刷。我帮着掀纸张,刘仲莹嘱咐我千万不要说出去。当时我也不知道印的是什么,也不能多问。隔了一段时间,在野外割草时,听刘立三和另一党员说起某夜到某大镇张贴布告,我才明白那天印的就是宣传品。晚上在街头集合唱《国际歌》,大都由刘仲莹带头。这个歌的内容一般老百姓并不懂得,村里有几个思想顽固的人知道这是共产党唱的歌,但是他们不敢向县政府告发,怕自己连累不起,国民党借此要钱,就更受不了,只好听之任之。 . G" S8 V3 h% `% B6 X
    党组织不只注重开展党内的行动,同时还注意支持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以孤立制裁那些仗势欺人、蛮不讲理的分子,支持受欺负、受侮辱的弱者。这些取得了成功,党的活动便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在夏秋两个收获季节,我村党员参加了破坏地主富农收成的活动。在夜间大家集合,到选定的地富分子的地里,用镰刀割掉麦穗;在秋季则是用棍子击打已成熟的黄豆,第二天动员群众去捡麦穗或拾黄豆。这个行动只进行了一年就停止了,反应和效果如何,也没有总结。我认为当时党内某些同志可能把它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当事的地主富农虽然减少了收入,但广大穷人的收获并不会有太多的增加,如此行动尽管显示了共产党的力量,但由此激起了敌对阶级的对立和警觉。 8 g5 Z$ e7 z% A% ]
    1937年日寇发动“七·七”侵略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国民党政府不抵抗,韩复榘的军队弃地逃跑,老百姓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在这危难之际,共产党内很快得到指示:准备武装抗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那时,“少共”的成员已经由少年长成半大小子,跟随党员一起行动。记得在“七·七”事变后不久,天气还热,黄豆的叶子还是绿的,在村东山坡上朱尔贵家大柿子树下,“少共”组织开会,黄仲华、张永海还有任瑞先(王其人)参加了会议。在会议即将结束时黄仲华发言说:这几年王传斌同志的工作、表现都不错,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县委讨论决定批准王传斌由“少共”成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仍兼任“少共”组长。他发言后参加会议的同志们对此无异议。任瑞先也发言,讲了形势和任务,随即连夜朝西北鲁西镇方向而去。从此,我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是鹁鸽楼庄第一个由“少共”转为正式党员的人。在准备武装抗日的关头,党组织的决定把我推到新的斗争前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