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560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0 0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4:19:4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乡印记(二) [复制链接]

       □思园
2 O, [! A9 w: ]3 G* u  |    孟花园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每年的春节,我们姊妹四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这里,探望故乡的亲人,感受故乡的温馨,领略故乡的发展,呼吸故乡泥土的芳香。, X* B6 c" h) K9 u$ H* T4 w# G
    建国以后,故乡年年都有一些新变化,但故乡的基本容貌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故乡加快了发展的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发展的步伐一点也不夸张。
1 @+ W4 J. j! `; |    2011年的春节,姊妹们又回到莱城,去寻找故乡孟花园。我们沿青草河来回走了几趟,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故乡的踪迹。眼前看到的是青草河以东的高楼大厦,青草河的清波碧影和河西的大片大片的砖石瓦砾,孟花园、吕花园、戴花园三个旧村连成一片狼藉的工地。孟花园再也找不到了。不知为什么,大姐潸然泪下,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我也忍不住,泪水滚落两颊。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我们的故乡了。
; C* j, L/ {5 q0 @7 p民风8 B6 V. M# W* X% z0 L6 f; z% d
    村里人有着尊老的传统,家家户户的正房屋一定是住着家中的长者。只要长者健在,正房屋是谁也不敢住的。兄弟们分家,不管谁分到了正房屋,也必须让给老人住,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村上的人们很重视老年人过生日。一般情况下,只要子女有结了婚的就可以给父母小范围地过生日,小孩、子女一般是不过生日的,两三岁的小孩子过生日,最多也就是煮个红鸡蛋哄着孩子玩。成年人只有六十岁以后才可以郑重其事地过生日,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过生日那是十分重视的,子女、侄男旺女、外甥都来祝寿,家族人口多的,一过就是好几天,客来人往、热热闹闹,体现的是家族的团结和睦和对老年人的尊重。+ z; W2 ~6 s" G
    村里邻里之间很和睦,遇着谁家娶媳妇,全村各家各户都恭贺,那时人们很穷,喜钱也就是一角、两角、三角,后来逐步到五角、一元、二元,现在可能要十元,二十元、一百元或更多。那时只恭喜不请客,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祝福、互相帮助。. G: j! j4 F" Q$ T2 N. X9 j3 T
    如果哪家闺女出嫁,那就比较简单,只是亲支近份才拿点钱物什么的,在闺女出嫁前一天晚上”压柜“的时候去”添箱“。0 O  z% B' k$ X2 Z. {) A
    如果哪家生了小孩,邻里之间也互相”望月子“。一般是一斤油条,礼重的的二斤油条,或者是10个鸡蛋、二斤红糖、挂面、小米。小孩满月了,主人都要送去一碗小米加红糖稠饭,一是表达谢意,二是告诉人们小孩满月了,产妇可以出大门了。
" j2 j7 B3 \4 W# @& e9 r. ?7 _    以上所说的这些好事、喜事,大家都帮忙,大家都分享喜悦。
, z3 m- q! \0 Y4 Q2 {( s1 V    但一旦摊上了白公事,人们也是邻里相助。农家随礼,钱很少,一角、五角不等,但没有空白户。除此之外,人们还主动去帮忙,安抚生者,为死者料理后事,人们在相互关照中得到慰藉。
9 k! T! B  o" N, s    我们村向来有扶贫济困的好传统,遇到谁家缺衣少食,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对来我村落户的独门独户也特别关照,高看一眼。记得有一家姓李的人家来落户时没有房子,全村的年轻人义务劳动,打坯、垒墙,帮他们建起了两间草房,使他们在这里安顿下来,从此世代居住。' Y% Y5 n; U) U. @, G
人文5 ^' z) V( F- C3 ?4 i  q( ?% t
    故乡的山水让我刻骨铭心,故乡那些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更让我难以忘怀。和蔼、质朴、慈祥的老人,坚韧、刚强、朝气蓬勃的青年、壮年,风华正茂的少年,天真烂漫的儿童,每一张面容都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亲切生动。他们用那粗壮的大手把故乡打扮得如诗如画。
( U4 w; T2 i& B+ x' k$ h3 e5 G    故乡位于八个花园及大桥九个村的中心。听老人们说,建国初期,全村450多口人(全国4.5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全村共有200多户人家,890多口人。任、孟、孙、唐、朱、石、张、刘、李九个姓氏的人家在这里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里邻里团结,民风淳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农村。% D+ s' p* s1 H: e4 f
    建国初期政府在这里设了乡公所。九个村的诊所、三个村的小学,也设在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设了初中。村里的文化基础很好。历史上我们村就有许多文化人。加之抗日战争时期,村上的有识之士就积极投身革命,带动了村上一批年轻人走上革命道路,参与组建第一个中共莱芜县委的王起人(任税先)就是其中一个,他曾任新疆自治区区委副书记、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为边疆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建国后第一任上海港务局党委书记孙雪桥,也是孟花园人。另外还有许多南下和在祖国各地工作的高级干部。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建功立业。受革命思想、先进文化的影响,孟花园有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年轻人有强烈的参军报国之志,全村参军、在外工作的人很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有的家庭同时有多名现役军人在保家卫国。4 ]8 G) {) P9 @: h4 m
    在农村劳作的人们也是辛勤耕耘、忘我工作的。他们为村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时村干部从生产小队长到村支部成员都是一心为公的好干部。他们与老百姓一样早出晚归地干活,和老百姓一样凭工分分粮分柴。所不一样的是,急、难、险、重的活他们抢着干,除了与老百姓一样地劳动,他们还要为全村、全生产队的人操劳,特别是在生产队,每天第一个下地干活的一定是生产队长,他们是老百姓的主心骨。; @, m/ T3 n5 P+ t9 \. ~% p
    受外界思想的影响,故乡人的思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 [) P8 K# _( S9 e    人们越来越懂得无工不富的道理,于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村党支部就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村办企业,当时称”副业“。先后办起了砖厂、粉房、钉子厂、建筑队等。特别是建筑队的建立为全村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建筑队的收入,村上才有钱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得我们村成为农工一体的富村、强村、先进村。那时我们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生活在这里,我很自豪。# ]2 R6 _  G: X9 z, o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莱芜撤县建市、城市建设的东扩,故乡离莱城越来越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故乡成了莱城的近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故乡成了城乡结合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故乡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二十一世纪初,故乡成了市中心。故乡的麦田里、玉米地、高粱地、地瓜地里长起来的是高楼大厦。这里已经没有农村的痕迹。市政府办公大楼、莱芜宾馆,还有一些市、区的机关部门、学校、医院等就在故乡的土地上。年轻人再也不需要挑水栽地瓜,他们早已由村民变成了市民。/ t* C/ S' V6 m- x, l, R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旧村已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极不协调。老平房的设施也难以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必须拆迁改造升级。全村人投亲的、靠友的、租房的,不知了去向。因此,故乡荡然无存。多少年来形成的村风民俗也随之消失。我目睹故乡由乡村变城市的全过程,喜悦中也似乎掺杂着忧伤。  Z( O! Q! U% d7 J. x
    我想,等到旧村址上住宅楼建起,一定会有很多人回迁到这里居住。我期盼着故乡的风土人情、优秀的传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里传承,期盼着故乡的人们身居高楼脚踏实地,期盼着故乡兴旺发达、富裕文明,也期盼着能在繁华的闹市区找到故乡的踪影,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