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635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0 0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4:19:47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乡印记(三) [复制链接]

       □思园$ j! k3 d% n/ ]/ K' g; s* W
    孟花园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每年的春节,我们姊妹四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这里,探望故乡的亲人,感受故乡的温馨,领略故乡的发展,呼吸故乡泥土的芳香。
% ^, A, J& h6 m7 j    建国以后,故乡年年都有一些新变化,但故乡的基本容貌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故乡加快了发展的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发展的步伐一点也不夸张。3 F& s' _+ s) p' E
    2011年的春节,姊妹们又回到莱城,去寻找故乡孟花园。我们沿青草河来回走了几趟,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故乡的踪迹。眼前看到的是青草河以东的高楼大厦,青草河的清波碧影和河西的大片大片的砖石瓦砾,孟花园、吕花园、戴花园三个旧村连成一片狼藉的工地。孟花园再也找不到了。不知为什么,大姐潸然泪下,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我也忍不住,泪水滚落两颊。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寻找我们的故乡了。
7 v3 Z: b* o' G" B1 u( z* C劳作
: z: j( w, p% |/ \+ j' N    勤劳善良的村民们按二十四节气播种和收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本分日子。
; J  P$ |4 b- E% V) V' A    故乡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和地瓜,也少量地种一点绿豆、芝麻等小杂粮。村的东岭上年年都是种地瓜,也种少量的谷子、高粱、黍子等杂粮。村的南、北、西三面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茬,过冬的作物只有小麦。
9 v) D- Q* X! h4 r: q    每年的春节之后,大都是正月初三就开始出粪、倒粪、运粪。人们要把积了半年的土杂肥从栏圈里挖出来,再一车一车地往东岭上的地瓜地、高粱地、谷地里推。同时,还要抽出一些劳动力建地瓜育苗炕,把地瓜种育在回笼火炕上。惊蛰一过,人们就开始把地里一堆一堆的粪撒匀,套上耕牛耕地、耙地,把土地耕深耙细。栽地瓜的地,还要堆起地瓜垅。总之要做好备播的一切准备。清明到了,人们开始播种谷子、高粱、大豆等,种下丰收的希望。! G  i6 q& b/ G3 I) j
    地瓜苗长到二十厘米左右了,人们开始栽地瓜。我们村地瓜种植面积大,人均一市亩,从古历的三月初开始,一直栽到麦收前。每天午饭后开始到地瓜火炕上提地瓜苗,之后担水到东岭上栽地瓜。栽地瓜担水是最累的活。那时我们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干建筑了,家里只剩下”6038“部队。所以,担水的活只得由女青年们干了。从小河边担起两铁桶水一直往东岭上走,扁担在两个肩上换来换去,脖子成了碾管碁,一步一喘,那是十分艰难的。一般一个下午要担七八趟,一天下来,累得我一步也不想再走。春地瓜栽完,麦收之后还要栽几亩麦茬地瓜,以作第二年的地瓜种用。一季地瓜栽完,我们都要磨破两三副垫肩。我们时常报怨,为什么要栽这么多地瓜?老年人说:”地瓜产量高,我们村就是因为栽地瓜多,鲜地瓜、地瓜干、地瓜叶、地瓜秧都能吃,六二年(1962)生活困难时才没有饿死人。“3 ^4 }3 o* z% i- |
    一次我们正在地里栽地瓜,有三个地质勘探队的工作人员,在地瓜地里支上三角架,竖上标杆 在测量什么。有人问他们干什么,他们说:”搞测 绘。以后你们这里就成了城市了。“年轻人听了高兴极了,我们盼着成了城市再也不用栽地瓜了!可老 年人们很不高兴,说:”还盼着没了地!真不知好歹!到那时看你们吃什么!喝西北风去吧!“不管老年人怎么生气,年轻人都半信半疑地憧憬着地瓜地变成城市的日子。
, F- B! A0 H* N3 f. B9 ^! o2 h    东岭栽地瓜的时候,村子南、北、西三面的麦子随着天气变暖逐渐开始返青、起身、拔节、抽穗了,田野绿油油的一片。村庄、树木、田野、小河浑然一体。春天的故乡生机盎然。8 @9 U! s3 Q9 X: c0 f
    经过250多天的生长,芒种到了,小麦开始变黄了,金色的麦浪滚滚,一眼望不到边。麦子成熟了,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起早贪黑地收割麦子。麦季天气变化无常,人们需要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收抢种。五至七天麦子就割完了。一般是白天割麦子,一大早天不亮就开始捋麦秸,到天亮了,大人们又到地里割麦子,留下一部分人晒麦穗,打场,晒麦粒。麦季人们很忙、很累,但很高兴,因为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收获的季节。每天休息不了几个小时,但麦季很短。天气晴朗的话,1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从收到晒麦子入仓的过程。但遇到阴雨天就麻烦了,不但影响收晒的时间,而且还影响小麦的质量。人们先把晒好的麦子装进麻袋,用小独轮车,一车一车推着去送公粮。先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剩余的留下种子和机动粮后,再按”人七劳三“的政策分发到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每年每人可分到100多斤小麦,这与邻村相比已经是很不错了。加上各户自留地、饲料地种植的麦子,一年人均可供食用的麦子有200多斤,那时人们已经十分满足。4 o0 {$ H2 P+ |
    收完了麦子紧接着种夏玉米,间作大豆。随后人们忙着给玉米定苗、追肥、松土、锄草、授粉,遇到干旱还要浇水。玉米的成熟期大都在85-100天不等。夏季气温高,一般雨水也比较充沛。漫山遍野的农作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着,村庄和田野一片葱绿。夏天的故乡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 O0 F2 k) m) L6 h    经过短暂的伏期休整,秋天到了,人们又开始了秋的收获。处暑十日人们开始收割谷子、杀高粱。紧接着收春玉米、夏玉米、割豆子。白露之前,秋粮基本收完。家家户户的玉米黄灿灿的,挂得满墙、满树都是。秋收的同时,人们忙着秋耕秋种。人们再把攒了半年的土杂肥挖出来,一车一车运到地里,经过精耕细作,抢时间在秋分前后把小麦种上。种下第二年的希望。) m# j& O! X& Z! a
    小麦播种完了,人们来不及喘口气,接着就是刨地瓜。一般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下地刨地瓜,一直刨到9点多才回家吃早饭。早饭后,紧接着就是把地瓜拾起来归大堆,然后一秤一秤地分发到户,一直分到天黑还分不完。一般每天每口人分200多斤。五六口之家一天就分1000多斤。分到之后,男女老少齐上阵,削的削,摆的摆,不管多么累,必须把当天分的地瓜全部削完晒完,以便第二天天不亮再去刨、再分。地瓜地里一天三种颜色。早上还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地瓜秧,上午就是满地的红地瓜,下午就是满地白花花的地瓜干。
/ Z9 G2 o9 y, L8 m    天气晴朗的时候,第三天便开始拾地瓜干,不管多晚、多累,晒完鲜的,再去拾干的,累得人简直要在地里倒下就睡着。深更半夜了,饥肠辘辘的人们直到这时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吃晚饭。整个东岭上人声嘈杂。孩子哭、老婆吵、男人吼,一片繁忙景象。罩子油灯把漫山遍野点缀成灯的海洋,若明若暗,像数不清的荧火虫,在漆黑的夜晚你不知道这是地上的灯还是天上的星。这种紧张的地瓜收、刨、削、晒要持续10天左右,人均可分得鲜地瓜2000多斤,可晒地瓜干700斤左右。虽然忙点累点,但老人们高兴,因为这么多地瓜干,除部分做口粮外,人们可拿瓜干去集市上卖,换点零花钱。可作饲料,家家户户都养一两头猪。瓜干还可以换酒、换豆腐等等,用途很多。累得死去活来的年轻人们时常抱怨说,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再栽地瓜。年轻人盼着哪年哪月这地瓜地变成城市。. v- u9 X! P' l6 ?0 v
    艰难的地瓜收获期终于熬过去了,勤劳的人们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路、改土、修渠、建坝,一冬又不闲着。但年轻人终于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办夜校、办宣传队,自编自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节目,以活跃文化生活,缓解一年的疲劳。全村的青年人基本都参加,准备的小节目可演几个晚上,质量比较高一点的节目可以到邻村去演出,有时还参加公社的汇演。老人们也很支持,帮着搭戏台、做布景、点气灯等。
1 z4 V2 O* L6 p/ G. y    人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引领下辛勤耕耘、劳作,春种秋收,年复一年重复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