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167 回复:0 发表于 2013-4-5 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邻居,不该是冷漠的距离! [复制链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住在对门,却从不打招呼”,成为新邻里关系的写照。邻居,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邻居变得如此陌生?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楼房时代的邻居关系——
    张大爷一大把年纪了,但身体还不错,吃嘛嘛香,又是一副热心肠。今年过年后,儿子把张大爷从乡里接到城里的一个高档小区内安享晚年。张大爷看到儿子有出息、又孝顺,乐在心头,喜在眉梢,但就不习惯没有邻居的寂寞。他说,以前在乡下“东家串门、西家拉呱”,方圆十多里的人都很熟悉,见面问长问短。但是住在楼房里的城里人,一个个虽然穿得好,住得好,但就是不爱搭理人,自己的热心肠有时倒成了“热脸蛋贴冷屁股”。更令张大爷感到不安的是,在乡里长大的儿子也变了,对邻居没有在老家时的那种热情和仁义。
    邻居,到底怎么了?在现代的城市里,是儿子改变了邻居,还是邻居改变了儿子?是什么使住在一起的人不能成为邻居?张大爷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可怎么也没有找到,他因此很郁闷。
    其实,在我们的城里,不知有多少个“张大爷”,也不知有多少“张大爷”在郁闷!
高楼林立下的邻居现状
   “早啊!去上班?”315日早上745分,正值上班高峰。家住御花园的王珊亲切地跟来往的邻居打招呼。见王珊与来往的邻居频频问好,记者便问及她是否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很好。王珊告诉记者,虽说经常和邻居打招呼,其实她也不知道邻居的姓名、家住几单元几楼、做什么工作。“经常碰到还是要打个招呼的,但有时候不免尴尬,有的邻居你跟他打招呼,他还不愿意理你!现在的邻里关系早就不像以前那样亲密。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住在单位分的筒子楼里,生活上大家互相帮助,有事没事串串门有说有笑,自从搬进了商品房之后,邻居之间的关系慢慢变淡,人与人之间冷漠了许多。”谈到如今的邻居关系,王珊脸上露出了渴望而又无奈的表情。
    地质队宿舍大院里,七十八岁的王大爷正和一位老人下象棋。“住在这个院子里的都是我们原来单位退休的老同事。”说起邻居之间的关系,王大爷感慨不已。他说,他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几十年了,老一拨邻居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如今他们年纪都大了,有些老邻居去世了,有些年纪大了身体有病,被子女接走了。如今住进来的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老人们有很大不同,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没有共同语言”,平时碰面也就打个招呼而已。
   “楼下一户居民家门放了好半天鞭炮,我们连他家是娶媳妇还是嫁女儿都不知道。”家住凯旋城的陈铭说起邻居家孩子结婚的事,忍不住地笑了。陈铭说,有一次他和妻子看见邻居家门上贴了喜字,他说是娶媳妇,妻子说是嫁闺女。两人打赌,谁输了谁花钱请对方吃饭。等鞭炮响起时,看到新郎带着新媳妇敲锣打鼓地进小区,妻子承认自己打赌输了。“其实我也不知道邻居家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猜的。”陈铭和妻子吃饭时说起如今的邻居关系,两人都觉着很无语。
是什么让邻居变得如此陌生?
    据网络上一项有关“你熟悉自己的邻居吗?”的调查显示:5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63%的人仅限于偶尔和邻居见面打个招呼;77%的人不太了解邻居家庭成员情况;63%的人不会考虑寻求邻居帮助;91%的人觉得当下邻居关系越来越冷漠;83%的人没去邻居家串过门;30%的人认同邻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坦言没时间、没精力和邻居交流沟通……
    这一组数据看得人冷飕飕。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森林,在给人栖息独处的同时,也淡漠了邻居情感。“城里的邻居挨得倒是挺近,可家家户户防盗门紧锁,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住在对门都互不搭理。”张大爷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是啊,现如今邻居之间就像两个因碰面次数多而熟悉起来的一般性朋友,虽然见了面总会点点头或是笑一笑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回来啦”“出去啊”之类无关痛痒的话,但家里有事需要帮忙时,却不敢去“麻烦”邻居,邻居在心灵上的距离,也许千里,也许更远。
    说到邻里之间为何从熟悉到陌生,家住汶河名邸的王先生认为,居住环境的变化是邻居之间陌生的重要原因。他说,在福利分房的时代,房子是单位分的,住在一起都是同事,原本就十分熟悉。如今取消福利分房,除个别情况外,绝大多数商品房里的住户都来自四面八方。在这种关系中,不同行业、阶层的人住在一起,因观念、作息时间、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大家很难找到过去那种熟人社会中共同的话题、生活、工作所带来信任和依赖,互相交往的机会和了解的可能性都被降低了。其次,随着电话、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普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交流,这也减少了邻里互动。
   “邻居关系变远,可能和大家现在都缺乏安全感有关系。”家住福莱家园的丁先生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来证明他的观点。前几天晚上他下楼扔垃圾袋返回时,发现自家的门铃出现故障,不能呼叫家人开门。“我当时也没带手机、钥匙,就按4楼想让邻居帮忙开下门。结果邻居警觉地拒绝了我。”丁先生说,这只能怪自己平时太少和他们接触。现在社会越来越复杂,各种案件层出不穷,大家普遍都缺乏安全感。
   “随着社会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城市里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太愿意接受陌生人的拜访,而与之相伴的是在公共空间里又缺少像过去熟人社会那种交流往来的平台和机会。比如,以前左邻右舍经常互相帮助,现在有物业公司、家政公司等提供服务,这无形中减少了邻居交往。”家住长勺小区的王洋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让我们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守望
    媒体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有邻居对门而居却互不相识,有小偷光临邻居家偷东西,对门的住户却以为是邻居搬家,还热情帮忙。在一部分人的手机中存了几百个电话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有人说自己朋友遍天下,可在一栋楼中却难觅知己;一个人夜遇困难,向数十里外的亲戚同学同事电话求救,却无法叫开近在咫尺邻居的门。有时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也挺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关心以光年计算的太空、关注虚无缥缈的外星人、牵挂遥远的非州饥民,却偏偏不关心就住在对门楼上楼下邻居的悲欢离合……我们中的许多人一进家门就把防盗门一关,也在自己的心上挂上了一把锁,而那把锁也锁住了每个人的心门,让邻居与邻居之间相互封闭起来,久而久之,左邻右舍便陌生了。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邻里关系“陌生化”?有人认为:居民可以组建一些小区QQ群和论坛,这些平台不仅可以发挥居民维权、互助的功能,还可以发挥更重要的社会交流功能。也有人认为:社区可搭建一些公益活动的平台,在文化、健康、娱乐等多方面给大家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如提供各种活动场所,结合社区居民的特点,组织针对不同人群的文体活动,形成新型的“熟人式”的邻里关系,以此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不管是哪种方式,只要我们每个人能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平时多主动与左邻右舍打个招呼,多点微笑,多点热心肠。时间久了,就不会再有陌生。
    让我们能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守望共同努力吧。) A3 S# j/ J% L8 d
) K; C3 L% y8 ?) I" D
来源:赢周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