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1880 回复:0 发表于 2010-11-11 10: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0:38:0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羊丘山名再考 [复制链接]

《羊丘山名考》一文发表后,笔者收到同乡丁肇堂先生寄来的材料《国祚后土 源本所系——— 周王许村历史文化览》(已发表于《莱芜日报·鲁中晨刊》),丁文用翔实的资料说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威震匈奴的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在封泰山后,又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而这象征后土的肃然山就是现在的杨邱山(即羊丘山)。
    羊丘山位于泰山东北麓,是莱芜市西北部的一座旅游和文化名山。笔者曾考证羊丘山是因西晋大将军羊祜在此隐居而得名。关于汉武帝禅肃然山一说,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阅读《史记》时,已注意到系指现在的羊丘山。但查阅了1991年出版的《莱芜市志》,《莱芜市志》载:公元前110年,四月,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山,在肃然山的注中指明:即孤山。孤山是莱芜西北大王庄镇的一座小山,不与他山相连,故名孤山。当时虽感到有些疑惑,但因手头资料所限,故未作深入考证。这次通过阅读丁文并核实有关材料,进一步认识到,历史上的肃然山就是现在地处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周王许村北的羊丘山。
    封禅说,最早出于《管子·封禅篇》,但文献早已亡佚,现存该篇是从《史记·封禅书》补抄的。封禅是祭祀泰山的一种复杂而神秘的隆重典礼,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泰山脚下的小山筑坛祭地曰“禅”。那时的统治阶级认为,一个封建帝王只有举行了封禅典礼,才能表明他是真正的受命天子,完全作为天的唯一代表,实行他对人间的统治。同时,这种仪式也是想表明他取得的丰功伟绩,昭告天地,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是一种受命于天、粉饰太平的祭祀仪式。汉武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而好大喜功的皇帝。他第一次封禅泰山是在公元前110年,即元封元年,并且进行了两封两禅的仪式。就在这一年,汉武帝亲率大军出长城,到朔方,旌旗经千余里,威震匈奴。然后,先祭华山和嵩山,又巡山东沿海,四月返回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祭地,后在泰山东方设坛祭天,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礼毕,武帝与侍中、奉车中尉霍子侯上泰山,在泰山顶上再次祭天;第二天从泰山北坡下,按祭后土的隆重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祭地时用三脊草、飞禽走兽及白雉诸物,用五色土封埋。汉武帝身着黄色礼服亲自跪拜。典礼完毕,武帝回到泰山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改年号为元封元年,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为奉高县。这一段过程被司马迁详细记载在《史记》中。在《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和《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中均记为“四月,还至奉高……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封泰山,下东方……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这段历史在班固的《汉书》卷二十五·郊祀志第五和《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中均有体现,只不过是记录得更为明确和具体。汉武帝禅肃然山有着充分的历史和事实依据。
    那么肃然山今天何在呢?肃然山是否就是今天的羊丘山呢?笔者认为结论是能够成立的。但有一种观点,把肃然山说成是梁父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肃然山是今天邹平的长白山。前一种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肃然山和梁父山方位不同,一在东北,一在东南(梁父山位于泰山东南40多公里),“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不会是梁父山;二是时间顺序不对,武帝从胶东归来至泰山,“礼祠地主于梁父”,尔后登泰山“禅肃然山”,不可能从泰山下来再回到梁父山祭地。而长白山说则有一定迷惑性。因为他打出了一个长白山是“泰山副岳”的旗号。暂且不说长白山是泰山副岳的说法有何根据,肃然山不可能是指长白山。长白山是肃然山的说法是唐朝一个名叫段成式的文人说的。他在《酉阳杂俎》中说:“长白山,古之肃然山也。”《酉阳杂俎》是一本写怪异传奇的书,这里边想象和编造的成分很大,不足以作为史料依据。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中专门写了一篇《辨肃然山》,已证明肃然山即长白山之说不能成立。他说:《酉阳杂俎》云,“长白山,古肃然也”亦非。按《史记》“帝以乙卯封泰山,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明日即丙辰也。本日下山,本日行礼,必在三五十里之内,不当远至长白山也。顾炎武说的有道理,长白山离泰山100多公里,汉武帝带着大队人马,当天下山在长白山举行仪式,显然是办不到的事情,再接着返回泰山明堂开会,更不现实。顾炎武又进一步考证:《魏书·崔光传》“弟敬友,尝置逆旅于肃然山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今泰安州东关往北七十里,地名王许保。其北有山,碑云:“古宿岩山。”恐即肃然山也。又按:光武“以二月二十二日辛卯封泰山,夜,下山。明日,百官上寿。暮宿奉高,三十里。明日发,至梁父,九十里。二十五日甲午,禅梁父。”则谓肃然山在梁父者亦非。顾炎武平生治学严谨,他以确凿的论据证明上述两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认为《史记》上所说的肃然山应该是莱芜的宿岩山,并引证说此山在泰山东北七十里,地名王许保的北边。王渔洋在《长白山录》中也坚持了相同的观点。《金史》卷二十五、志第六“莱芜有肃然山、安期山、嬴汶水、牟汶水。”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济南府》中指出:“肃然山,州(泰安州)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莱芜县界,山势巍峨,又对之肃然,因名。”《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中华博物编辑)条款有肃然山:在山东莱芜县西北六十里,泰山东麓也……汉武帝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即此,《莱芜县志》今讹为宿岩山。教育部编辑的《重编国语辞词修订本》则对“肃然”作了解释,肃然:②山名,位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当泰山东麓,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即此。或称为宿岩山。这不是羊丘山,又能是哪里呢?笔者在羊丘山下长大,并多次上过泰山,对纵贯泰莱平原的这一段路途比较熟悉,羊丘山前面山陡坡缓,地域开阔平坦,上万人参加仪式蔚为壮观,是举行特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羊丘山上过去有不少飞禽走兽,山下有的地方就生长茅草,且山周边有赤、黄、黑、白、褐五种土色。总之,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羊丘山当时的自然环境看,肃然山即羊丘山之说是有道理的。
    肃然山即现在的羊丘山。但问题是肃然山名字由何而来?为何又有宿岩山之说?什么时候更名为羊丘山?这仍然是个谜。或许古已有之,或许是汉武帝一行来到此地看到此山“端庄雄伟,对之肃然”而临时命名。还可能人们因谐音把肃然山叫成了宿岩山,也许因为这座土山身披黄土绿丛内藏巨石奥秘被称作宿岩山。
    总之,面对羊丘山,它给我们以尊严、信念、神秘和敬畏。需要我们很好地去认识它,研究它、保护它、建设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肃然山,这个古老而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称已渐渐被人们淡忘,而代之以声名鹊起的羊丘山将会在人们记忆中根深蒂固。羊丘山因羊祜在此隐居而得名,今天又找到了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分。现在的羊丘山,依然是那么巍峨肃穆,端庄平和。只不过它更增添了满山绿树花果,驻军、神庙,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加优美和神秘。羊丘山已成为莱芜的品牌,生活的乐园,旅游的胜地。汉武帝禅肃然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迷信行为早已成为历史,但敬畏自然、崇拜大地的精神仍将生生不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