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8219 回复:0 发表于 2010-11-11 10: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0:29:1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莱芜人物春秋(下)27人 [复制链接]

魏春舫 原名魏振寅。1886年出生于江水河北村。民国初期任雪野区保卫团团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莱芜党组织与上级失掉联系而停止活动。1928年任雪野区区长。1938年秋,经共产党员刘德轩介绍,与八路军驻莱城办事处主任孙启明取得联系,开始发动和组织抗日武装。10月18日,带领雪野一带的十多人,到八里沟与各路人员集结,组建莱芜独立营,被任命为营长,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受命带领一名通讯员到雪野一带组织章莱中队。1940年任章莱历大队大队长。1945年春,调鲁中军区后勤部生产科。秋,任公路工程大队大队长。1946年后历任鲁中军区子弟小学校长、柳埠林场场长、济南四里山公园管理处主任。1955年9月12日病逝。

    李顺章 1905年出生于陶镇村。 幼时跟随父母逃荒要饭。 14~35岁给地主扛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村党总支书记后,领导群众一面生产一面战斗,曾带领民兵夺取日本侵略军的马车,领导贫农、雇农进行减租减息和增资斗争,发展党员80名。在土地改革中,以亲身经历控诉地主阶级罪,领导贫下中农完成本村"土改"任务。 1945年,以党员教育群众、群众教育家庭方式,将全村1/3的整半劳力共1200人组成48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办起粉坊8处、豆腐坊3处、合作社1个、运输组12个,养牛37头;成立开荒大队,开荒地2000多亩;年终被评为劳动英雄,出席鲁中区劳动模范大会,人民政府奖励黄牛1头。1947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500多人修筑嬴汶河堤岸,使13个村庄的3000多亩农田免受水害。 1948年1月,任县实业科科员。秋,参加泰安专署示范农场创建工作,夜以继日,东奔西跑,查黑地收公田,说服群众调换插花地,完成筹划和集中土地任务。 1948年10月,任农场技术员。1950年5月升任场长后,按照"增产示范,繁殖良种,推广技术,培养干部"的办场宗旨,一方面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建立起两个典型互助组、19个示范户和48户58亩地的良种繁殖区,另一方面响应中共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帮助周围村庄办起王大下供销合作社、利群木业社、 申陈村铁业社。9月,出席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分别得到国家农业部、华东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奖励。 1951年,指导栽培"金皇后"玉米,创亩产514公斤的纪录, 受到国家农业部奖励。 1952年, 探索用"双镢沟"密植法, 创"三八"麦亩产457.5公斤的全国纪录,分别获国家农业部、华东农林水利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奖励,使莱芜农场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同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劳动模范李顺章》,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研究的"玉米授粉"拍成科教片在全国发行放映; 先后应山东大学、山东农学院、复旦大学、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邀请作学术报告和经验介绍。1953年1月,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同全国8个国营农场代表联合发出《开展爱国丰产运动倡仪书》;在王大下村帮助王尔和互助组发展生产,以此为榜样,引导附近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4年,被选为中共莱芜县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共莱芜县委授予"全县干部学习榜样"称号。1955年后,采用典型示范、带动一般方法,在场内开办"三员一手"(会计员、保管员、技术员、扶耧手)训练班,召开农业技术座谈会,为县内外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上万名,并帮助周围互助组、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派出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将农场培育繁殖的 15万公斤优良品种输送给县内外各地。1958年10月,任红旗人民公社(系农场改办)党委书记。 1959年春,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抱病进京出席会议,以"撤职、开除党籍也不说瞎话"的精神, 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情况,为纠正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有益的建议。期间,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入中匈友好医院治病,邓子恢、马寅初等领导人到医院看望。 7月,转到济南,在医院医治无效病逝。

    吕忞曾 字名轩,号半瓢,兄弟行八,世人多称吕八先生。1882年出生于吕芹村。自幼饱读经史子集,尤对中医经典苦读不辍。青年时起以行医为业,先后受聘于谭家楼、陈林、寨里、羊里、东关广生堂、口镇慎术堂等药店当坐堂先生。1933年,在全县中医考试中名列第一。抗日战争前夕,回到本村自开药铺行医,坚持读书写日记。阅读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时,在日记中一面评价恽著,一面总结过去对《伤寒论》中"汗多亡阴则加附子"一条运用失误,为一魏姓病妇诊为瘟病不用附子,致使耽误的经验教训。积多年实践经验形成本《伤寒》、《金匮》而参以各家的医术风格。尤对《伤寒论》运用得心应手,用验方而不拘,采时方亦合绳墨。在日记中写道:"近来筋骨病痛,每多热痹,仿羚夕升阳散火汤意,拟活血活络方与之,其效甚捷。而世之名手仍是视为寒湿,以羌、防、苍、辛、桂、附、雄、鸟等药治之,多服不效,即委以不治。我每以医界同仁谈此情况,多不以为然。再遇此症,仍以柴胡汤治之,其效甚微"。 一生善治疑难病。有一外县人,盛暑吃西瓜得肠麻症,经上海、济南、青岛大医院治疗9年不愈。求到门下,只用人参败毒散3剂治愈。人问治愈之理,回答:"医者意也。此等症治,书未所有,全靠独出心裁。我认为其人当盛暑之际,天气大热,肠中之伏热为西瓜之阴寒所逼,致肠中之气痹著不通,故而肠麻。人参败毒散本治感冒之方,在此用之,以风药鼓其肠中之气,散其郁结之热,借党参以助元气,麻即解矣"。有一少妇患晕厥症久治不愈, 请其诊治,仅用诃子5斤水煎做茶饮,愈后从不再犯。有人服砒霜1两余,夜请治疗,只用防风(毒圣散)4两,毒消人安。后来,系统整理日记,撰写《医学选萃》10卷。惜于1959年被他人以借阅为名攫为己有。一生医德高尚,世人无不传颂。病家不论贫富,去个孩童也能请到。1936年在口镇慎术堂坐堂时,听说陈林村陈某生天花病情严重,星夜步行12里赶去,病家已关大门,恐惊吓病人而难医治,便在门处等到天亮。穷苦人治病,有时连药费也不收。终生布衣素食,遇邻人有断炊者便将家中粮米送去接济。路遇穷苦人衣不挡寒,便脱下棉袄送上。故有人说他是疯子。实则不然,1938年伪县知事患病,派人牵马去请,以不给汉奸看病而回绝。1961年(一说1959年)夏,去梁坡为人看病,中暑而卒于途中。

    亓聘如 原名亓汉珍,曾用名李晦堂。1882年出生于亓毛埠村一富裕家庭。7岁从父读"四书"、"五经",学习八股文章。23岁考入莱芜高等学堂,次年考入泰安中学,后又就读于济南优级师范预科。33岁毕业后,应聘在莱芜高等小学教授历史课。1921年,应聘任莱芜中学校长。1927年,对军阀横行的动乱形势不满,辞职回家闲居。为防匪患,于翌年3月联合本村同仁,力主按地亩分摊资金,修建村寨圩墙,购置长矛、大刀和土枪,组织村民自卫。1931年后,与中共地下党员刘仲莹、毕指南、王其人、孙启明等接触频繁,开始倾向革命。与毕指南、倪汉章等人发起成立习武山、祟崖山林业公会,利用组织民众植树的机会宣传革命,启发群众觉悟。1932年,参与莱芜县农会活动。1934年,在中共莱芜县委领导下,利用农会合法身份公开倡议筹办大圣寺高级小学。在选定校址、筹集建校款物等问题上,对当地豪绅的阻拦挑衅寸步不让,与倪汉章、孙启明等人出面到县政府打官司,据理力争,获得允许伐树建校的胜利。1935年10月28 日,得知中共叛徒刘伯戈、周茂森带领国民党捕共队到莱芜逮捕共产党员的消息后,立即徒步跋涉数十里,分别通知莱芜党组织的领导人刘仲莹、黄仲华等,使他们及时转移幸免于难,并拿出50块银元资助孙启明、毕指南去山西省暂避。此后便将家庭开辟成中共地下联络点。1938年,日军侵占莱城后积极投入抗战活动,在辛庄寺群众大会上"历陈日本惨无人道……唯当抗战求生"(《一生自述》)。1940年后,先后担任鲁西区区长,新甫县、新泰县、莱芜县参议会参议长,鲁中行署委员等职,为贯彻"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原则,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遗余力地工作。1948年任莱芜县司法科长。翌年任莱芜县人民法院院长,为人民司法建设做出了贡献。1951年被选为莱芜县副县长。1954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2月8日病逝。

    亓占峰 1784年生于前黑峪村。少年习医,凡见外科名著均反复研读。历时数载,终成名医,尤以医治疮疡见长。常自备药物为贫者治病。每遇富人求其配制膏丹,总是设法分留一部分以救济穷人。为人治病不骑马、不坐轿、不吃请、不收礼。晚年医术益精。泰安有一少女患腹内脓肿,遍求名医治疗无效,绝望之际求占峰诊治。占峰问明病因,确诊病症,独创医案为其治愈,因此被世人尊为神医。80岁寿终后葬于雁岭关之侧。周围人们感其医德,常携牲馔到墓前供奉。外县有一求其治病者感激再生之恩, 竟铸一铜像送到其家。3年后,人们又在其故居附近修建庙宇,并以其忌辰古历二月二十六日为庙会日,直到解放初期。

    亓盾 原名亓书乐。 1922年出生于塔子村。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敌工干事、武工队长、县大队副大队长、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空军飞行大队政治委员,第六航校训练3团政治委员、 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1963年任国家气象局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967年10月15日被非法绑架,11月21日在酷刑逼供中被毒打致死。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中共国家气象局党组在悼词中说:"亓盾同志调我局工作后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气象部门的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木易 原名杨景和。 1906年出生于刘家封邱村。早年丧父,家贫未上学读书。在苦难生活中磨练出不畏艰难困苦、 耿直勇敢和立场鲜明的性格。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为党工作,发展党员20多人,并找来小学课本学文化,苦读硬记,逢人便问;树枝当笔,大地当纸,有空就学写字,两年学会看报写信。1935年,刘、周叛变后,受党组织安排留下来坚持工作。或以打猎或以拾粪为掩护,四处奔走了解叛徒活动情况,秘密联系外出党员,教育隐蔽下来的党、团员稳定情绪,并组织"拳社", 以学武术为名继续开展党的活动。"七七"事变后,响应党关于建立抗日武装的号召,动员10多名青年参加抗日武装。日军侵占莱城后,任中共莱芜县委委员、十区分区委书记, 发动和组织群众夜间破袭泰莱公路,白天以放枪或爆竹加上呐喊"八路军来了", 让被敌人逼去修公路的群众借机逃散,拖延修路时间。1941年,调任新甫县委组织部长。在艰苦岁月中,经常教育大家为了坚持长期抗战,要尽量减轻人民负担,并以身作则,经常将上级发给自己的生活用品分给别人用;衣服鞋袜补了又补。1942年,日伪军以万余兵力蚕食莲花山抗日根据地。在据点碉堡林立,工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受尽饥寒之苦,多次闯过险关。一次,与干部群众一起被日伪军包围在山洞里。他身先士卒,把第一个冲进来的敌人打死,守住洞口。日伪军用烟熏火烧,并在洞背后挖孔,他又派人守住洞口,自己转向危急的背面,利用已挖开的洞孔把敌人打死。一直坚持到天黑县大队来接应。此后,坚决执行县委建立隐蔽根据地,迅速扭转形势的决定, 积极开展对伪军、政人员的政治攻势,逐步把伪乡村政权转变为"两面政权",争取伪军为人民立功赎罪。1944年冬,调任新泰煤矿工委书记兼武工队长,率领武工队白天打击日伪军,夜间深入矿工之中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1945年,日伪军撤离张庄、大协煤矿时,木易带领武工队顺利完成护矿任务,及时恢复生产。不久,调任沂中县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组织领导全县干部群众完成"土改"、"动参"、"支前"等任务。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又领导全县人民取得就地坚持斗争的胜利。1949年,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共嘉兴地委组织部长、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纪监委副书记等职,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以莫须有罪名关押批斗,但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1968年被迫害致死。

    刘舜卿 原名刘华英。 1911年出生于刘家封邱村。幼时常听父母讲述祖辈无钱读书,被豪富奚落为"庄户头"倍受欺侮,以及父亲参加"草把子事件"的故事,激起发奋读书,改变" 庄户头"地位的壮志。从小学到中学均品学兼优,深得教师赞誉。在中学就读时期,正是中华大地被列强蹂躏,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岁月。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崇拜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寄希望于国民革命。1928年北伐军入境,所见所闻使他很快看清了国民党的面目, 因此失望苦闷。1930年6月,因莱芜中学停办而辍学, 彷徨中走上教学之路。 期间,阅读鲁迅、高尔基文学作品和《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列宁主义问题》等马列著作,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各省开展游击战争, 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情况,看到国家和民族曙光。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险环境中,为发展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而奔走,先后在下水河、景家镇、蔡家镇、片家镇发展党、团员,建起党、团组织。1935年刘、周叛变之后,他接受组织决定,就地隐蔽坚持工作。1936年下半年,受中共山东省委指派,担起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联络任务。"七七事变"后,走乡串村宣传发动青壮年参加抗日。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7月,受组织派遣到进步人士梁竹航为县长的莱芜县政府工作,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行合理负担,统筹抗日给养,减轻群众负担。11月,该县政府解体后,历任县青年救国团主办的《抗日青年》编辑、中共泰山特委秘书长、莱芜县民主政府秘书兼党组书记、莱东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及县大队政委、莱芜(北)县长等职,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根据地不遗余力地工作。1939年冬,家庭3次遭敌洗劫,年迈父母被迫带领老小离家乞讨。父亲饥寒交加、担惊受怕成疾死于荒山野沟。1942年,逃难至山区的家属又被日伪军捕去作人质。舜卿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增强了对敌人的仇恨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同年冬,抗日根据地被日伪军蚕食、分割,斗争进入最艰苦阶段。刘伯戈乘机写信劝舜卿"改邪归正",舜卿立即报告组织,并气愤地说: "多年的冤家竟敢太岁头上来动土,不和他斗到底决不罢休!"后来,一同族兄弟被刘伯戈委任为乡长,作恶多端,被民主政府捉拿归案,其家属、亲友多次找舜卿求请,但舜卿执法如山,依法将其处决。抗战胜利后, 相继任泰山区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职务。1946年6月兼任泰山区支前副司令, 亲临现场, 指挥民工克服重重困难,从渤海区运输军粮支援鲁南和莱芜战役。1950年后,任中共泰安地委副书记、书记。1954年,调任鞍山市土建公司党委书记,继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纪检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历来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地位待遇。组织上给他配备了汽车他不坐,经常步行上班,出发也多是骑自行车。1965年,身患严重心血管病,血压220/170毫米汞柱。医生建议住院休养,他仍揣着诊断书下农村蹲点。"文革"开始后,"造反派"逼他罢掉某人的官,批物批钱,他宁肯自己皮肉受苦,也未违心答应。后来,被"造反派"诬陷为"叛徒"、"走资派",抄家封门,全家老小被赶出去。激愤之下,病情日益加重。1969年,去沈阳开会期间突发脑溢血病逝。

    李宝文 1897年出生于口镇东街。 辍学后从事食品加工业。1932年,与博山人刘汉民合资在莱城开设医院学医。1935年,在莱城东关自办莱裕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驻莱城办事处主任亓象岑动员下,与亓林甫、郭子郁等人发起成立莱芜县抗日救国会,并任所组织的妇女救护队指导员。日军侵占莱城后,医院迁往口镇。1940年,日伪军在口镇安设据点后,宝文以行医为掩护,秘密给八路军输送药品和医疗器材, 救护伤员。1942年5月的一天,闻听八路军侦察员景玉连在郭家镇与刘伯戈顽军遭遇负伤,立即在夜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封锁去抢救,经精心安排和治疗,景脱险并痊愈。1955年,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带头组织联合诊所。后到口镇医院工作。为支援发展教育事业,将自己一所房产无偿借给口镇实小使用10多年。1957年,被选为莱芜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后连续当选为四、五、六届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70年3月24日病故。

    刘莱夫 原名刘嘉典。 1914年出生于西上庄村。1932年,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连遭两次重大破坏,各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一时白色恐怖笼罩、斗争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受中共莱芜县委派遣考入省立乡村师范,到济南寻找党的上级组织, 使莱芜和济南的党组织联为一体,得到恢复和发展。1936年2月起,先后任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和山东省委鲁南特派员, 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 奔走于各地。1937年6月,考入济南辛庄营房乡农学校军事训练养成所(8月改为省政训处) 学习,9月,被派往蓬莱县任政训员,做抗日民众动员工作。1938年上半年,初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部特务连政治指导员,5月,复任莱芜县委书记。1939年2月,调任泰山区特委组织部长,参与领导组建起各县地方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往黑龙江省任龙南地委书记兼独立旅政治委员,继任辽北五地委书记兼独立师政治委员,为开辟东北新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冬起,历任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中共北京市委财贸部长、华北局组织部长等职。在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并以城市领导农村工作的重大转变中,出色地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各项任务。"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4年病逝。

    李建业 1895年出生于田封邱村。性格朴实憨厚,幽默恢谐,人们善意地送他个"李傻子"的雅号, 后成艺名。8岁时因家境贫困,怀揣5个铜元外出谋生,在齐河城里被一杂技艺人收为门徒,先是伺候师爷,13岁正式学艺。五度寒暑,学会30多个节目,拜别师爷,肩挑箱笼道具,在省内游艺两年后又闯"关东"7年。30岁始在乡娶妻成家,后去山西、郑州、武汉、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留须罢演。 1940年参加莱芜县民主政府政卫队, 以卖肴药为掩护,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被坏人告密遭敌逮捕,由"莱芜梆子"老艺人张风水和卖篦子的杨玉山保释出狱,遂脱离政卫队,仍以赶集串乡卖肴药并演些小节目维生。1959年,被山东省杂技团录用,获得艺术新生,虽年逾花甲,仍勤奋不辍,将传统节目加以整理,由场地搬上舞台。 1960年,先后参加三门峡和腰斩黄河工程慰问演出。同年,收山东杂技团3名演员为徒传艺,还向沈阳军区杂技团和哈尔滨杂技团传艺。1962年,《扇碟子》节目和收徒拜师场面,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凤凰电影制片厂合拍的《齐鲁英豪》收录。
    终生练就一身绝技。开场锣打得韵味独特。铜锣不时凌空飞旋,降落时用桴柄接住继续在手中旋转,然后立在地上,最后用手一指,锣盘立即停转落地。能一手托锣,一手压桴,使锣发出各种摹拟声音。其中"咚咚呛,咚咚呛,吃了饱子再喝汤(面条),不够再盛上", 使人越听越象。有位乐器师求教多次,始终打不出这种韵味效果。演出中边念边做,口齿伶利,动作优美,饶有风趣,并经常结合社会时事编成顺口溜说念。土地改革中,家庭分到土地,深感翻身得解放是共产党的恩情,遂编成顺口溜逢场即念:"我老汉,真高兴,开会领来土地证。四角方方一张纸,上面写着我的名……"说中伴以锣点, 生动明快,雅俗共赏。《仙人摘豆》,5个橡子大的红色琉璃珠在十指缝、口中、头部和全身运行,时隐时现,变化多端,巧妙异常,同行人也难以看出破绽,真象"神仙"变的一样。《怀中抱月》,用毯子稍加掩盖,一个滚身,就将满满一碗水连活蹦乱跳的鱼托在观众面前,其迅速犹如秋风一掠。《扇碟子》,四个碟子或茶碗,随着手中一把"破"扇子扇动,逐个徐徐离地,翩翩起舞,伴以大过梁、茶花盖顶、古树盘根、苏秦背剑、四门斗、拐线等舞姿,翻上倒下,忽近忽远,象矫健的海鸥,飞翔的紫燕,使观众眼花缓乱,拍手称绝。1975年1月病逝。

    尚立斋 原名庆建,以字行。1904年出生于官厂村一贫农家庭。兄弟5人,唯其得以入学读书。1923年,毕业于县立中学,肄业于曲阜师范后,执教于孙故事、鹏山泉、颜庄等地小学。1928年国民政府军入鲁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城举办教职员训练班,庆建因不了解其性质而拒绝参加被解职。后来,目睹工友联合会、农民协会、学生自治会等组织相继建立,到处张贴反对贪官污吏、反对苛捐杂税、反对迷信团体等标语,思想发生变化。认为"一切都很新鲜,自己落伍了"。同时也为谋求职业,考入县教职员训练班。一个月结业后,加入国民党,始任区长,后任县党部整理委员。期间,逐渐认识了国民党的本质,政治上开始倾向于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与中共莱芜地下组织接触,在党的影响下,他鄙弃随波逐流、升官发财的仕途,坚持正义,追求真理。1933年,县立师范讲习所学生、中共党员何桂开被当局逮捕,立斋挺身保释。1934年,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刘仲莹,被国民党山东省党部逮捕,立斋亲赴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保释。1935年,与中共莱芜县委筹划,赴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发中共叛徒刘伯戈、 周茂森敲诈勒索罪行,使刘、周被捕入狱。继而被刘、周指控"尚立斋是共产党员,曾化名昭炎,主办共产党地下刊物《战斗》",袒护、保释共产党要犯,掩护共产党地下活动等而被捕入狱,遭判死刑。在狱中,受到共产党员赵健民等人的鼓舞,据理上诉,改判为无期徒刑。他仍不服判决,继续抗诉,终获判决无罪。但因国民党检察官再次起诉未能获释。 残酷的铁窗生活使他"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才能解放全人类,才能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他抱着"组织上虽然没入党, 思想上已经入党" (《自传》) 的坚定信念,与共产党员一起坚持狱中斗争。193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与其他政治犯一起获释。
    出狱后,立即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发动青壮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参加莱芜县动员民众抗敌委员会工作。8月,在共产党员张友渔领导的国民党第69军政治部工作。 9月,任新泰县政府民政科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蒙阴县的区委书记,鲁东南特委组织干事,莒北县委书记,滨海专署民政科长、地委、专署秘书主任,胶南县县长,胶东行政公署党委副书记。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为发动人民群众支前参战,任劳任怨埋头工作。 建国后, 先后任国际新闻局、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局秘书长、联络专员。1961年3月, 调任黑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1975年病逝。同他一起战斗、工作过的同志,无不赞扬他一贯艰苦奋斗,勇于负责,虚怀若谷,严以律己,薄以责人的高尚品德。

    王光学 1955年出生于朱家店村。 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岛警备区某连当战士。自幼受党的培养教育,热爱人民,关心集体, 助人为乐。l4岁时,在家乡一连三次潜入3米深的水库救出落水儿童狄大春。1970年雨季,闻听邻居房屋倒塌,女孩被砸,与同村人一起冒着房屋还要倒塌的危险, 把女孩扒出来送到医院。1974年6月,不顾继续塌方的危险跳下正在施工的机井,救出被土块砸伤的陈善课。1969年,在为生产队放牛时遇到雷雨,不怕自己淋湿,脱下褂子将一头牛犊包起来。1974年5月,抢先潜入4米深的水库中,与众人奋战两小时,把生产队的抽水机捞上来。曾多次查获偷摸、破坏集体财物、庄稼者,并规劝他们改正错误。 为一军属老夫妇和身患瘫痪病的烈士老母送水、煎药、端便盆,伺候5年始终不渝,直到他(她)们去世。入伍后,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到连队83天,末睡过一次午觉,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日;记军事笔记两万多宇,学会7个炮手动作,为战友洗衣服、拆被褥、补鞋袜141件,为连队打猪草500多公斤,生产蔬菜 140多公斤。1976年6月30日, 连队驻地大公岛遭暴风雨袭击,为保护火炮、弹药被狂风恶浪卷入大海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授予"雷锋式的好战士"称号。

    亓振海 1954年出生于塔子村。 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班长。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4日,在国防施工中为抢救战友牺牲。 所在军党委追认一等功。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授予"雷锋式的好战士"称号。

    曹春耕 原名春庚。 1917年出生于南三官庙村。幼年上过两年小学,辍学后在家劳动并坚持自学。1931年考入高级小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高小毕业后,回到本村发展党组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34年,受组织安排到中共莱芜县委地下联络点文成书局当"店员",协助县委委员王其人工作。每逢鲁西集市,便里里外外照顾门市营业,掩护"掌柜的"接待"顾客"; 在销售文具、书刊中,完成上传下达的秘密联络任务。 背集,跟随王其人奔走于70多所学校、60多处农会、150多个村庄,保持着县委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每到一地就摆下书摊,在边做生意边和顾客聊天中宣传党的主张,推销进步书籍。在走乡串学中,协助王其人进行社会调查,为县委制订决策提供可靠情况。尽管生意兴隆,然而他与王其人始终把生活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一把铁壶、一口砂锅、一个石头蒜臼子,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用具。常风趣地说:"地主家顿顿十大碗,一天一只鸡;咱们也顿顿石大碗,一天一个饥"。 1935年,文成书局被国民党捕共队破坏查封后,在县委应变安排下,隐蔽于章丘、周村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发动抗日武装。 在8年抗战中,历任八路军连政治指导员、鲁中军区宣传科副科长、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鲁中一地委秘书主任、新甫县委书记、淄博特区组织部长、安邱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华东局行政处长。建国后,历任山东纺织工业管理局技术处长、山东省监察局副局长、北京国棉一二三联合纺织厂厂长、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生产委员会主任兼物资局长。1954~1955年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工作顾问。 1965年调外交学院学习。4年后,先任驻挪威大使、继任外交部总务司司长、部长助理。1978年2月病故。

    李力修 原名霁轩, 字月亭。1907年出生于李家封邱村。幼时家贫,苦读不辍。1923年, 被迫初中肄业当店员,后从事小学教育。1938年2月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莱芜县三民主义青年救国团宣传部长,主编《抗战青年》。1940年5月, 任莱芜县动员民众抗敌委员会宣传部长, 兼任《动员周刊》 社社长。1941年2月, 任中共莱芜县委机关报《前进报》社长兼主编。1942年10月,吉山战斗中被日军俘虏,送往鞍山日本昭和制铁所当"劳工",受尽残酷迫害,领导"劳工"开展反饥饿、反毒打辱骂斗争,并组织"劳工"逃跑。1943年1月,逃到沈阳,经亲友相助,辗转回到莱芜。 8月找到党组织,经中共泰山地委审查恢复党籍,任莱东县民主政府秘书。 抗战胜利后,撰写《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1947年4月,任泰山区支前司令部秘书主任, 后任莱芜县粮食局局长。1949年1月任莱芜县县长,后任中共莱芜县委书记、泰安地委副秘书长、山东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山东中医学院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78年8月病逝。

    董文隆 教名裴理白。 1902年出生于响水湾村一教会世家。  自幼笃信天主教。1926年毕业于济南洪家楼德育中学。1929年于洪家楼小修院毕业后到罗马传信部大学神哲学院留学。1934年升为神甫。1935年毕业,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1938年在北京司锋书院进修两年。1939年从事教务,历任章丘胡迪村天主教堂神甫、济南懿范女中校长、济南将军庙街总堂事务员、济南教区总堂咨议员、东平县梁庄天主教本堂神甫等。期间,曾任济南教区《光华日报》编辑,原只宣传教义,后兼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9年《光华日报》被侵华日军查封,改任《宗徒》杂志编辑。在抗日战争中,多次以宗教身份掩护过往济南的抗日爱国志士,帮助家乡抗日组织采购医药用品等物资。1950 年任济南教区副主教。1952年,领导教徒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革新爱国运动,被外国教士及其追随者咒骂为"魔鬼",他不屑一顾,反而更加坚信天主教必须实行"三自"爱国运动,方能利国利民。1958年祝圣为济南教区主教,并被选为济南市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及济南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先后当选为济南市第三届及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会和山东省理事会理事。1962年后受到错误处理,1970年遣返原籍管制劳动。1978年平反昭雪后不久去世。

    崔莅堂 1906年出生于崔梁坡村。 1927年任小学教师,领导学生同封建组织——道院进行斗争。1934年支持和组织本乡农民抢收小麦运动,给地主阶级以沉重打击。1936年, 组织群众对乡公所进行维护群众利益斗争。1938年8月参加抗日工作。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莱芜县五区小学校长、孝义区区长、县优抚委员会主任、民政科长、副县长、县长及中共区委书记、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地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县委书记等职。最后任山东省中医文献研究馆副馆长。1965年2月离职休养。1981年2月病逝。

    郭兰田 1919年9月出生于张家台村。 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历任排长、 连长、 营助理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荣立三等功4次。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转业到长岛县粮食局工作,后任隍城粮食管理所所长。27年如一日,扎根海岛,常年累月不知疲倦地为收粮、运粮、储粮、供粮而工作。在实践中与职工摸索地下储粮、 科学保粮规律,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连续9年保持粮仓无虫害、无鼠害、无霉变、无事故。带领职工开展增产节约,搞好粮食合理调运,自己动手搬倒、 装卸,努力降低费用,节约开支,使隍城粮所连续8年保持先进单位称号。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工作者。1979年12月26日,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金质奖章。1981年病逝。

    耿传彬 1892年出生于林马庄村。7岁就读于私垫,念完"四书"后,随父习中医。以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勤学苦读中医著述,终成乡间名医。20年代后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地下党组织接触密切,思想倾向革命,同情劳苦大众。对求医者,看病不论穷富一视同仁,收取药费却有所不同。常以"穷人吃药富人拿钱"惯例,少收或不收穷人的钱。有位农妇,因无钱医治而使一般乳腺炎发展到晚期化脓始来就医。 传彬立施手术, 精心治疗,并管饭留宿,痊愈后分文不收让病人回家。1935年,中共莱芜地下组织遭国民党破坏后,传彬冒着风险掩护县委领导成员。后又在新泰北师店耿姓药房联系隐蔽点,亲自移送地下党员前去隐蔽。1940年,受民主政府委托,担风险,历周折,开展对口镇日伪维持会长耿在田的争取工作,使耿接受为民主政府做内线,搜集日伪情报,掩护抗日工作人员活动,力保被捕抗日人员的安全等。此后,几十年致力于中医。1973年,因患脉管炎而截肢,仍忍受巨大痛苦,卧床为求医者治病,直到1981年病逝。

    吴伯萧 原名熙成。1906年出生于吴花园村一半耕半读富裕家庭。7岁从父读书。14岁考入曲阜师范学校,在班里年龄最小,学业成绩最好。入校不久任学生会干事。在"五四"运动思想影响下,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科学等活动。1924年夏师范毕业后,经同乡介绍,到孔府家馆任英文教师。1925年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此时,遵父母之命与一农家姑娘成婚,拜堂后三天毅然"叛逆"离家回校。学习期间,参加群新学会, 秘密阅读《共产主义ABC》、《夜未央》等油印书刊,并学习刻钢板、印传单、写文章,在京报副刊发表《白天与黑夜》。针对学校内外政治空气沉闷,志士仁人心里有话不能说,象炉灶有火喷不出来只能冒烟一样的形势,与曹未风、成启宇合力《烟囱》杂志。出刊到第10期时,被学校当局教唆打手捣毁,酿成"《烟囱》事件"。1931年夏毕业后,在青岛大学校长办公室任事务员,结识闻一多、洪深、老舍、王统照、孟超等,常定期聚会,各带小说、诗歌或散文,大家传阅、品评、议论。1935年,任济南乡村师范教务处主任兼国文教员。暑假期间回到青岛,与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创办《避暑录话》。"一二·九" 运动爆发后,为使学生免遭军阀迫害, 力主提前放假。 假期经常给学生发放油印信,鼓励学生在家乡多做宣传工作。1936年, 任莱阳乡村师范校长。1938年4月,长途跋涉到达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接受毛泽东"努力奋斗"的题词。11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抗日文艺工作组组长,赴长治一带工作。1939年,回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参与编辑《文艺突击》 ,并兼任中国女子大学教师。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教育厅任中等教育科科长。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泽东讲话,进一步确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思想。1945年11月,任华北联合大学(驻张家口)中文系副主任。不久任东北大学(驻佳木斯)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副教务长。 1947年7月,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被选为文协委员、秘书长。1951年,任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1954年春,调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编辑《文学》课本,兼任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所长,并负责《文艺学习》、《语文学习》诸刊物编辑出版工作。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党籍被"开除"无处交党费,就自制一红色口袋,每月按时将党费放人袋中,把向党的思想汇报写在小本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11日访问英国。 随后当选为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10日病逝。一生作品200多篇, 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集子里;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萧散文集》。

    王作亭 1948年出生于东车辐村。 1969年初中毕业后任生产队会计,忠于职守,认真负责,被群众称为"放心会计"。1974年被选为生产队长,率领全队社员千方百计搞好粮食生产。 两年时间,总产从3万公斤提高到5万公斤,社员口粮从115公斤增加到280公斤。 1976年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即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翌年1月任书记。带领全体干部社员,打深井、修渠道、建渡槽,增加灌溉面积,解决有史以来人畜用水难的大事情; 筑河堤3000米, 河滩整地20亩,造林绿化800亩,修建公路、生产路9.2公里,购置拖拉机13辆以及其他机械,使集体经济逐步壮大。1978年,攀绳下到8米深的井底将一6岁的女孩救上来。 1983年春,发现一社员偷刨大队林场幼树15株,不徇私情, 对其严肃批评、罚款,并限期重新栽上树,刹住破坏林木歪风。1983年5月28日深夜,遇上一刑满释放分子企图强奸妇女,立即对其严厉批评教育,被这个歹徒连刺数刀, 当场死亡。8月22日,中共莱芜县委作出《向优秀共产党员王作亭学习的决定》。9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孙启明 原名鸿亮,曾用名聘之。1899年出生于柳行沟村。1915年考入泰安中学,不久辍学回家。1917年应聘任小学教员。1925年遵祖命辞聘,人股合伙开办油坊。但不善经营,加上匪患频繁,年余歇业务农。1928年国民政府军人境,启明被其成立所谓反日会,禁止日货,提倡民生,破除迷信,剪辫子、放足等宣传迷惑,萌发变革社会欲望,参加政府举办的小学教职员训练班,接受"三民主义"教育。1929年春加人中国国民党。同年秋,任县农民协会干事。1930 年,对国民党地方官吏的腐败行为开展斗争, 多次碰壁而失望。翌年秋,人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学习一年,形成"从乡村建设起, 是可以改造中国社会"的信念。期间,在中共莱芜地下组织支持下当选为县农民协会干事长。到任后即与共产党员毕指南、吴建章以及进步人士王其人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开展工作,使基层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到71处,并组织乡村农协对豪绅和旧习俗作斗争,改造乡村政权,为中共莱芜地下组织的发展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193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仍以国民党员和农民协会干事长的公开身份,进行党的地下工作,把农民协会开辟成为中共莱芜县委的活动中心。面对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和县政府财政局以"群众组织由群众出钱来办"为借□,企图断绝农民协会经费迫其就范的阴谋,坚决执行中共莱芜县委"坚持农会存在,掩护党的活动"的指示,据理斗争,赢得社会各界同情和支持,迫使当局每月定期拨发银币40元,并取得进步人士经济赞助,巩固了县委的活动阵地。接着,又按照中共莱芜县委关于开展对劣绅贪官斗争的指示,以县农民协会名义联合10个区区长,迫使当局允许推选11人组成清算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掩护中共莱芜县委委员毕指南克服困难,排除阻力,清算县财政局长毕华桥贪污案,毕则上下串通,企图否认。山东省政府遂令另组清查委员会重新清查。启明坚持参与。复查结果如旧,据实对毕起诉,终于迫使省政府将毕解省关押,处罚军棍,追回部分赃款。乘胜,又发动对财粮科的清查,查出浮银50余两及科长郝伯衡贪污自肥罪行,要求当局处理。县长久拖不决,并设法打击检举揭发者。适逢省长韩复榘到莱芜视察,启明即发动因检举揭发遭受打击的财粮科职员拦路告状,组织社会舆论施加压力,迫使韩复榘亲理此案, 追回赃款银币500元。随后,联合机关团体向省政府控告县法官乔某勒索受贿罪行。受省政府派遣到莱芜处理此案的人员,以"行贿受贿同样治罪"来压制揭发人。启明抓住机会,发动群众向乔某索要受贿款。乔拿不出现钱即写欠条。证据确凿,省政府不得不将乔某撤职查办。接着,又联合县商会告发县度量衡鉴定所所长借改制收敛旧称之机,伙同奸商推销劣质新秤从中牟利的罪行,迫其收回劣质新秤,赔偿被没收折毁的旧秤。后又以农民协会名义告发县联庄总会会长栾仲久利用职权欺压民众,吃喝嫖赌,贪污自肥行径。栾串通县长反治"诬告"罪,启明毫不示弱,在民主人士亓聘如支持下向山东省法院起诉, 获得胜利。4年中,在中共莱芜县委领导与支持下,为维护民众利益,打击贪官污吏,东奔西走,不遗余力,赢得人民群众赞誉,一时蜚声县内外。1935年,刘伯戈、周茂森叛党后,启明与毕指南等人到山西绛县隐蔽。1936年,只身转移去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停止党的活动要求暂避,在当时十分复杂和孤立的情况下,启明签署自首书后,即向县委委员毕指南书面报告详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回到莱芜投入中共莱芜县委领导的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工作。1938年1月,率儿子和动员的青壮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2月,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驻莱办事处主任,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动员大批青壮年参加八路军,发动捐献枪支弹药和募集军粮等。同时,几次向党组织写报告,请求审查脱党问题。 同年8月,当选为以梁竹航为县长的莱芜县县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供给处主任,根据中共莱芜县委指示,推行按地亩累进征收公粮办法,减轻贫苦农民负担。 日军侵占莱城后,到第十区发动抗日工作。1939年8月,当选为莱芜县民主政府县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民政科长。 1940年当选为莱芜县参议会参议长。1941年8月任泰山专署参议会驻会委员。 1944年1月任泰山专署民政科长。1945年,中共鲁中区委员会对其自首脱党作出审查结论。 履行重新入党手续。同年7月,在鲁中区参议会上当选为鲁中行政公署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出席延安(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47年,任鲁中驻渤海办事处第一大队大队长。 1948年7月后,分别任泰山专署司法科长、秘书主任。建国后,历任鲁中南行政公署水利局负责人,山东省水利局秘书主任、农林厅办公室副主任、水利厅灌溉局局长。1959年后,分别在山东水利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图书馆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摧残。1984年病故。终生不谋私利,对子女严格要求。病危时,仍执意谢绝地方政府接待,要身为师级干部回家探望的儿子与身为农民的儿子一起,打地铺睡在身边。

    孙守功 1963年出生于孙家庄村。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元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5月,身患肝炎病住院治疗。7月中旬,得知部队开赴中越边界参加防御作战消息,硬缠着医生要求出院。医生不得已在出院通知书上写道:"病未愈,继续休息两个月"。听到连队首长决定要他留守,又缠着指导员恳求说: "我出院就是为的上前线。上不了第一线,帮战友压子弹也行呀"!并破指写下"坚决上前线,愿把热血洒南疆"的血书, 同时递交入党申请书,要求党组织在战火中考验自己。12月20日, 与全班战友一起坚守116阵地。激战中右手的两个指头被弹片削掉,右腿也多处负伤。 但一声不吭,只简单包扎一下,继续投入战斗,连续打退越军3次冲击。21日, 在越军向阵地冲击时,强忍伤口剧痛,将敌击毙击伤各2人,冒着炮火,协助卫生员抢救7名伤员、 送回35名烈士。经过两天战斗,全班只剩下守功一人。几次拒绝首长要他下阵地治疗的指示,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到底"!24日,战斗更为激烈。在反冲击中守功双腿被炮弹炸断,仍趴在地上以猛烈射击掩护战友冲锋,并以惊人的毅力用双肩支撑着躯体前移。在即将移到一制高点时,发现几名越军负隅顽抗,立即投出一颗手榴弹,时值一颗炮弹落在身旁爆炸壮烈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授予"钢铁战士"称号。

    卞克强 1920年出生于冷家庄村。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政治指导员、连长、旅侦通股股长。 1944年,率一个连全歼伪军一个中队,受到上级嘉奖。1945年,带领新兵4个连、子弹10万发,克服重重困难,按时送往前线。随后组织旅后勤物资转移,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并在沿途收容失散人员120余名返回部队,因此立功受奖。1950年起,在部队入朝鲜作战期间任军作战科科长,以熟练的业务,正确理解首长意图,拟定作战方案,保证首长指挥,获得朝鲜军功勋章。回国后,先后任副师长、军副参谋长、 总参防化部副部长、防化研究院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部队作战训练工作。"文化大革命"中, 多次被以莫须有罪名受到批判斗争。1984年4月离职休养。1985年3月13日病逝。中共总参防化部委员会在悼词中说:"他认真负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身作则,努力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在参加第一次核武器试验中负责防护保障工作,曾因公负伤,仍坚持参加完成作业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特别是他担任防化部和研究院领导工作期间,在分管防化训练和领导科研等项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训练、科研和知识分子政策,尽心竭力,带病坚持工作,为防化研究院的重新组建和防化业务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

    时春美(女)1902年出生于王方下村。幼年家贫。1932年嫁于本村王义传,夫妻经营小饭铺维持生计。1946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带领本村贫下中农斗地主、分田地,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在"动参"运动中先后送两个儿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带动全村 24名青年自愿报名上前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支援解放战争中,发动妇女做军鞋, 组织村民为烈军属代耕田地56亩,而自家应享受代耕的3.5亩地起早睡晚自耕自种。1948年,组织12名青年妇女和5名少年围滩造田12亩,翌年收获小麦800公斤。 1949年,动员农民缴纳公粮,挑起担子带领大家运送到国库,获得全县"交粮第一村"称号。 冬季,冲破社会阻力领着两个儿媳上夜校,并走门串户宣传妇女要解放就得学文化的道理, 动员26名妇女入夜校学习,带动起全乡696名男女青壮年入校学习。1950年,被选为乡长和中共嘶马河乡总支书记,担起领导全乡人民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重担。首先动员本村114人组织起8个生产互助组,然后总结经验推广到全乡,两个月中又组织起38个生产互助组。年内率领生产互助组修复加固河堤 2500米,改善320亩粮田的抗旱防涝条件, 年终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1年春播期间在全乡推广本村48户农民播前浸种法。夏季,带领全乡选出小麦高产优良品种3600公斤,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选种模范乡"称号, 当年全乡粮食亩产平均增加40公斤。同年2月,出席山东省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被授予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9月, 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 1952年,在本村办起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8月因病离职。1985年3月病逝。

    孟宪青 1962年出生于孟公清村。 在校读书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务农期间参加学雷锋小组助耕包户等活动。 1985年4月18日13时,本村一16岁少年穿衣跳入拦河堤中游泳被杂草缠身,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宪青和亓玉明听到呼救声立即脱去外衣下水抢救。宪青游至距落水者5—6米时,因身上湿衣和杂草缠身,加之身体弱、水性差,逐渐沉入水下。玉明克服困难将宪强救上岸,复救宪青。当在水中摸到宪青时,玉明已精疲力尽,虽几次努力,终未把宪青托露水面。但仍置生死于不顾,换口气,又潜入水中,终将宪青托出水面,在前来营救的众人配合下救上岸。但因宪青落水时间长未救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莱芜市委授予宪青、玉明“舍己救人好青年”称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