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1758 回复:0 发表于 2010-11-11 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0:28:0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莱芜浆水沟(口镇江水村)地名趣考 [复制链接]

莱城区口镇江水村,原名“浆水沟”,位于莱城北25公里处。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一个赵氏烈女的悲壮故事。
     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出版的《八德须知二集》一书,记载了这个《赵女覆浆》的故事:
     (唐)赵氏女,莱芜人。唐末兵乱,偕其嫂出外避兵。时天气亢旱,姑嫂二人行路既久,焦渴难堪。有男子见而怜之,馈以浆水。嫂饮之,女不肯饮,覆诸地,遂渴死。后其地有沟水出,如白浆,由名沟曰浆水沟。上建祠塔,以祀女焉。
     这则故事,用白话文释义,即:
     唐朝时候,有一个姓赵的女子,是莱芜地方的人。那时候,正是唐朝末年间,适逢兵队作乱,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姓赵的女子就与她的嫂嫂逃到外边去躲避兵祸。当时天气旱得很,姑嫂二人走路走得太久了,口里渴得很难受。有一个男人,看见她们这个样子,觉得怪可怜,就送给她们一些浆水。赵氏女的嫂嫂喝了,而赵氏女却不肯喝,她将递过来的浆水倒在了地上,于是就渴死了。后来,这个地方的沟里,有水冒了出来,像白浆一样。自此后,这里人就将这条沟取名为浆水沟。人们还在浆水沟上边建造了一祠堂,一座宝塔,用以祀奉赵氏女。
     从上文的记载看,浆水沟(江水村)的建村史,应该在唐朝末年间或更早的历史时期,因为唐朝末年赵氏女与其嫂逃难路过此地时,已有人居住,只是没有这个村名罢了。
     至于赵氏女为何不喝浆水而终致渴死,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她信奉“男女授受不亲”。一个姑娘家,是不能接受陌生男子的任何馈赠的。她讲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故宁肯渴死,也不饮一勺浆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傻得可怜,但那时却正是体现了封建礼教的妇道的。二是有舍生取义的情操。她多想这一勺浆水会产生奇迹,将它倾倒于地,如能冒出浆水,使再有路过此地的人不至于渴死,自己的死也就值了。怪不得作者写罢此事后这样慨叹道:“古今廉女,未有如赵女勺水不苟者,况在逃难中耶!精灵不散,竟有出浆水之沟,使从此无过其地而渴死者。烈哉赵女!可与露筋女并称不朽矣。”
     有关“浆水沟”村名的传说,在《续修莱芜县志·人物志》中也有如上的相同记载。这两本书形成时是根据何种典籍收录的这则故事,已不得而知。但窃以为,唐朝末年或更晚一些时候,全国征集这样的妇人故事典型,由县送到州,州选定后送到府,府定夺后再呈送国都西安,最后由国家再作筛选择优印成书,确实够不容易的了。能有“赵女覆浆”这则故事入选,也委实值得古莱芜骄傲一阵子的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