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T% a! `: y
6 e% m# Y5 r& O P. R4 h9 \0 T 假如你辛苦工作若干年,有了几万或几十万的积蓄,突然有强盗来不容分说的拿走一半,你一定不会答应,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n6 g# t- h4 L1 R7 @+ F l
% \8 \ o6 i! j9 F
通货膨胀就是那个强盗。; y2 V2 R. ?# g/ Z4 S9 v- N3 {
! J" I' l/ H6 s+ p b6 }, @9 T 你之所以没有叫出声来,是因为你存款的数目没有变,你难于一下子判断。但你实实在在已经失去了一半的钱。) }$ H( h! T8 B9 L8 W
3 k7 {6 ^0 R! e) n) s. f0 d) U
谁也不会为存钱而存钱,人们总有打算,或为买房、或为养老、或为生儿育女。存款的数目实际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比如说够生活五年,或够一个孩子上完大学,这些才是钱的真正意义。. Q7 q7 s/ b* `/ x% O- l" P: Q0 R M
0 ]" a( c' r+ \ 然而假如物价快速上涨,远远超过存款的利息,就意味着你的积蓄在突然减少。物价涨了一倍以后,你的钱实际只剩下一半。如果有一个具体的人当面操作这一切,你一定会举起斧头,但是你找不到那个人。6 K0 y6 e4 N; [9 B; C9 T/ P
8 E0 r; y' O2 P' s" y. u4 V 你该不该愤怒? C3 M9 w1 }1 \) C/ v
5 Z( z) Y! k3 S, {5 }1 A$ ] e1 w
假如说你工作20年,攒下100万,准备马上退休享受人生,然而这年突然剧烈通货膨胀,100万已经不足以养老,你必须再工作10年,假如10年后再次通胀,你只好工作到死。, R* w C; E/ r" u& _6 w- Z- O
: t- [& q' b3 O% X# B
如果像我们这里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剧烈通胀,你永远攒不够养老的钱。
& E+ Y0 n' L1 T4 X
5 g$ O+ Z' y& z& _ 不相信吗?去看看那些退休的老工人们,他们当年的工资也是相当主流的,也年年存钱预备养老,但现在他们生活在最底层。在大街上翻垃圾桶的,在市场里捡菜叶子的,不乏都是当年的“领导阶级”。
# v& ~# O8 {1 s9 M2 D- Y; Y
! j( p3 p8 s: D0 f x$ J- [ 他们一辈子攒的钱去哪了?/ f' g' n' O* E) v' W! _ D N+ D
4 g. Y/ r g+ s) r% R 他们攒的钱没有少,但由于物价上涨,那点钱已经无济于事。
' A- c+ p( m$ @ : P8 K9 L f# s3 u) O* b4 s% ~
人们之所以存钱,是因为它有稳定的币值,1000元可以买500斤大米,够吃一年,如此而已。如果忽然明天1000元只能买到250斤大米,后天只能买100斤,这样谁也不会再去存钱,它们等于废纸。人们会立即把手头所有的钱都换成大米,或是其他货物,人们会回到原始的物物交换,大米会比钞票更有信用。1988年的抢购风就是这样来的。) G* o3 r- e& Y4 P, H0 o
0 M( n- s7 t( o. ~8 Q& C 今天都市里的白领,工作有如牛马,比父辈们压力更大,他们的收入也很主流,当下也颇为潇洒,但他们的晚景未必比父辈更好。有人预测,将来养老1000万都不够。这很可能是对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十几块一斤的蔬菜,将来我们一定不得不享受一百块一斤的大米。
/ U9 z/ U m7 l% m: Y; q) t5 u8 R$ Z6 b( m! f
( l8 K( R* a, a3 u. V7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