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缺吃不缺穿,那现在农民还缺什么?记者在走访的几个村庄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有不同的需求
, @+ Y1 @9 V. t* C r4 q$ |% V0 W' J' p农民还需要什么? 老年人:缺少丰富的文化生活
! E7 s2 b; B0 N' G# _1 `) r' z 在前往和庄镇的路上,记者看见一位老人蹲在路边,一直看着来回过往的车辆和人群。“大爷,您今年高寿?”“八十六。你们这是去哪?”老人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不爱说话。他告诉记者,自己姓李,儿子女儿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啥也不缺。虽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总觉得日子过得“有点闲”。“俺的日子就是围着太阳转,早上在东墙边,下午在西墙边。”李大爷无奈地说,“农村不比城里,一年也看不上几场戏。”虽说现在文化下乡等活动为不少老人带去了欢乐,但在一些偏僻的山村,他们的文化生活仍很少。
5 S9 z4 |4 X) g8 K) F. \1 V' @/ ?# e 和庄镇草庙头村七十六岁的栾尚清老人也是早出晚归。但他每天忙着到村里的“木业社”下棋、打牌,有时候几个人还凑在一起吹拉弹唱,让他觉得日子过得充实、滋润。“我开这个‘木业社’就是为了给老人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年轻人都忙,很少有时间在家陪老人,有个场所,老人就不会觉得寂寞。”“木业社”的主人张顺太说。
0 N' H: {/ j1 r. x& Z' U中年人:缺少技能培训的机会* m8 g8 s# p$ Z0 ]* t' C Y* Z
遇到方下镇蔺家楼村45岁的吕秀红时,她正在家门口忙着辫蒜。农忙在家,农闲去打工,这在如今的农村自然算不上新鲜事。& o7 f/ J6 Y' Z
吕秀红告诉记者,家里的两亩地每年能带给她6千块钱的收入。她说:“一家四口人,要养老,孩子还要上学。吃穿虽不愁,日子过得还是有些紧。”
2 h4 O! e6 c+ Y4 }3 Z8 p! ~" L 如今,靠体力赚钱和靠一技之长吃饭,这中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一家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最缺的是技术工人,而不是单靠体力打工的人。当靠体力打工的人一天收入100元时,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一天就能收入150元甚至200元。, J7 R' ]* V/ _
吕秀红早已意识到了技工吃香,可正如吕秀红所说,像她这个年龄的农村人没上过多少学,现在就希望能找个机会接受培训,掌握一门技术。3 K8 s5 m( }- b8 Y! ` i [" z* c
农家娃: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
8 }& W. G7 S" i3 K( C# [ 两个人一天打工能赚二三百元,当天去当天回,工钱当天结算。在博山打工的魏功晨日子也算过得有声有色,如今让他最担心的是孩子。
4 Q2 T& o9 g( p. H/ V1 W) l 由于和庄镇马杓湾村里并没有小学,孩子要跑四里多的山路去平洲小学上学。“我们村去平洲小学上学的孩子最大的也只有九岁,每天早上都要六点半从家里出发,夏天天亮得早,冬天就要摸黑走。更让人担心的是遇到下雪下雨,路滑更难走。”上学路远,原来由家长轮流送,现在由村里在平洲小学教书的左之水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山路。
( b7 B& q8 \) p7 Z/ J 当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像魏功晨这样担心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孩子在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需要有人及时全面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健康状况,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