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3056 回复:0 发表于 2012-4-24 11: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11:15:52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旧信---王志文散文 [复制链接]

王志文


我有收藏旧信的癖好,闲暇时以经常翻弄、阅读旧信为快事。
     笔者走南闯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人生经历复杂多变。因流经异乡他地的机会较多,所收藏的旧信颇丰。大凡收信人急于知道信的内容,急不可待地撕开信皮,封口处被撕得锯齿一般参差。看罢信,随便一扔,或以火焚之化为灰烬,或作为手纸进入茅坑。我却不然,不管什么信,收到后,小心翼翼地起封,用剪刀在信的一端剪开小角,剪刀尖伸进信皮内,轻轻起封,尽量保持信封的完整无损。我所收藏的数百封信,除个别信件因时间长而发黄外,大都板板整整,崭新如故。久而久之,信件成摞,为防丢失,用小绳把旧信捆成捆,放存在木箱里。有些经常通信的人的信件,专信专捆,写上记号,以便查寻。你别说,到时还真有些人来问我,谁谁谁,某某某,通信地址是哪里,有些甚至连名都忘了,我信手拈来,使多年断了联系的友人又通上了信。
    一次次的辗转搬家,因轻装便行或其它缘故,我淘汰遗弃了不少旧物,惟有那一摞摞书刊,一捆捆的旧信跟随我南下北上,东行西去。
     家信报平安。在我收藏的旧信中,家信占的比重最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飘泊他乡的游子,最为父母所牵挂,同时游子也最怀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最盼望收到家信。虽不是“烽火连三月”,但“家书抵万金”是能体现出游子的心情的。一封封带着温馨的家信盛着父情母爱,飞到了异地游子的手里。看着那一封封的平安家信,游子欣慰地笑了。书信互报福音,也传递着噩耗。生病长灾,飞来的横祸,使人泪洒信笺,于是节哀、保重的安慰话又落在稿纸。
    忘不了“文革”期间的那一年,我在南方的一个部队服兵役。不知哪一个老乡写家信谎报军情,说地方的造反派冲击我们部队,发生武斗,有数人受伤、牺牲。这封家信使故乡引起了一次小“地震”。几个老乡的父母不约而同地聚到我家,心急如焚,恸哭不止。母亲一夜间增添了不少白发,父亲出过门,身体又好,大家推选他为代表,到部队探望。父亲到部队一看我和老乡战友们安然无恙,住了不到一天,连夜返回去喜报平安。
    同学、朋友、战友的信多是些叙旧、忆美的信。特别是收到多年未见面的友人的信,更是情深意长,回味无穷,反复阅读,爱不释手。曾是在一块共过患难的,更别有一番情趣在里面。回忆那难忘的岁月,那逝去的美好年华,友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如果要是随信寄来一帖照片,目睹友人的风采,一定会生发出许多对人生、岁月的感慨。
    情书是最难以忘怀的书信,不管是有情人成为眷属的,还是失恋分道扬镳的。初恋时的情书充满着人生的甜蜜、新奇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向往。多少年后也许是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年,当你重温这些情书时,你一定还会沉浸在青春的骚动之中。
    与作家学者等名人的的通信最为珍贵,也最有收藏的价值。他们的教诲点拨可能为你踏上成功之路指点迷津。也许若干年后有关部门可能在报刊上登出启事征集与这些人的的通信,那时你不妨献出来为这些名人树碑立传增添点素材,也是你对这些人最好的纪念。这样的书信现在我手头并不多,但我倍加珍惜。
    星期天,节假日,或者一个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的阴雨天,我重操旧业,又翻弄起了那不知翻过多少遍的旧信,我把数百封信像摆扑克牌一样摊满地。各式各样的信封,款式纷纭,质地各异,色彩斑斓,这无疑是个信封大展览。信封上的某一角有山水画,有数笔勾成的花、卉、鸟、虫,有伟人贤者的肖像,还有名人的警句、格言。浓妆淡抹,相映成趣,这不是一个袖珍画展吗?信皮上钢笔、圆珠笔、毛笔、炭素笔书写着各种字体,或苍劲、峭拔,或潇洒、豁达,或娟秀、清丽,颜筋柳骨,龙飞凤舞,这又是一个书法展览,信封上粘贴的五颜六色、画面迥异的各式邮票,这还是一个集邮展。方寸之景,游刃有余,足不出户,观之赏之,美不胜收。
    抽出信瓤,见字如面,写信人的容貌仿佛近在眼前。看完一封放回原处,再看另一封,霎时间我与天南海北的朋友会面了,有直抒胸臆的话语,字里行间透着豪爽、坦诚;有委婉细腻有见地的谈吐,写信人机智颇有城府的形象跃然纸上;有的信写得言简意赅、明白如话,一看就知道写信人是个实在、干练的人。
    我曾有过设想,在我们耄耋之年时,那时我也许收藏了上千封甚至更多的旧信。我要把它“完璧归赵”。当这些写信人又完整地收到打着时代烙印、镌刻着逝去岁月年轮的旧信时,风烛残年的他们,会升腾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想这肯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也许有人问我,在你收藏的这几百封旧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几封?我说当然是“纸上谈兵”的那七封情书。严格起来讲那不叫情书,没有柔情蜜意,没有山盟海誓。但作为我真正想爱的第一个人,也算作情书吧。那是我当兵的第五个年头,经人介绍我们在信上谈起了恋爱,打的是“拉锯战”,你来我往。我们曾是同学,不用见面相。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盼信人的滋味,等一日如度三秋。处世不深的我和盘把我对她的心思端了出去,我误认为恋爱也得速战速决,别在那里婆婆妈妈的做文字游戏。她比我年龄大点,在社会上又闯荡了几年,处事当然比我沉稳老练,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从不肯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那时她来信开头的称呼是XXX同志,全称,落款的前面是“毛主席万岁”的时兴语言,可以说这情书没有一点热烈话儿。随着来往信件的增多,称呼变成了XX同志,舍了姓,直呼其名,亲昵了许多,落款的前面竟变成了“祝你好”的福音,我高兴得要手舞足蹈起来。这期间通了六封信。后因为我未能提升军官,她又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身价高了,提出要分手。我非常痛快地成全了她,即使这样,我还是单相思的爱着她。人间既然有如此的差距,何必硬凑在一起受洋罪。于是第七封信她又恢复了开头的称呼,全称。落款前变成了“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前后七封信的恋爱。因为我有收藏旧信的癖好,她的七封来信被笔者完整地保存下来。如有机会我真想用她的七封来信换回我那七封去信,不知她有无收藏旧信的癖好。她如果没有收藏也不要紧,我还给她就是了,赔本怕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