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3725 回复:2 发表于 2012-4-21 10: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0:48:59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是人类永远的新生—-读周光宝散文集《城市里的稻草人》 [复制链接]

光宝的老家是一个小山村,紧靠汶河,那里有他一所很大的空房子,他经常一个人跑去住一天,大约多是回忆。那次我俩去那里玩,下午沿着河滩走回。岸边的荒草里飞起小鸟,扑棱棱飞上很高的天空,光宝说这是云雀。关于云雀,我记得只在俄罗斯文学中读到过,没想到中国也有云雀。此后在光宝的散文里,读到了中国云雀的很浓的诗意。整个河滩满眼黄沙,空荡荡的,从表面上看不出水来。光宝把沙子扒开一层,下面慢慢潮湿起来,然后再扒一层,一缕潜流慢慢地溢满沙窝,慢慢清澈起来,水底沉着洁净的沙粒。光宝说这水很甜,小时候在这河滩上玩,渴了就这么找水喝。
    那天还惊起一只兔子。从沙滩上走着走着,离我俩几米远的一丛荒草里,黄黄的一条什么东西,鬼影一般平平地飘走了,瞬间不见了一点踪影,静悄悄的沙滩上,只留下几粒阒寂的脚印,令人怀疑那兔子到底有过还是没有过呢?当时我瞥见光宝梦幻般的眼神,一时察觉到这个青年的童年来历,大约是个什么样子了。我觉得眼前这个城市里的职业青年,依然带着一股天然的山野气,把童年的山野整个留在心灵里了,任何时候都可游荡,热爱故土,喜欢山野,迷恋童趣,记忆总在一片早已远去的地方徘徊不去,人住哪里全都一样。
    此后我索到了这本书稿,一本散文集,包括《隐藏的时光》等四个小辑,共收散文48篇,执著地叙述激情,诗化地坦胸行吟,深刻地追怀岁月,在城市和乡村、童年和成年、真实和诗情之间,梦幻般的恋曲回旋萦绕。我记起他村边河滩里兔子的脚印,那大约就是他写这本书的心情了。他曾在那片童年的河滩里认真玩耍,多次看见过溜走的兔子。很多年以后,他又梦幻般地走在那片河滩里,又梦幻般地看到了兔子,看到了几粒阒寂的脚印,回声空旷,如有神迹,一种苍凉,关于岁月的一些意绪,在童年和成年、城市和乡村、街道和山野之间千回百转。“我曾走过许多地方,把土拨鼠带在身旁,为了生活我到处流浪,把土拨鼠带在身旁……”
    单独以这种心情写一本书的作家是难得的,青年作家尤其难得。好几天里我都在想,这个青年藏在文字后面的那双眼睛,到底在凝视什么?这是作品高度的一个标志。再者,无数的作者都是“我在写诗”,殊不知那文字都是戴着面具的,殚精竭虑之后风花雪月,哼哼唧唧,几缕故作的呻吟声,即便后面有双眼睛,那眼神也是伪善的。“诗在写我”就不同了,才可展开另一洞天,展开那双眼睛所真正凝视的一些东西。但不久我就发现,这考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稿的背后早就活跃着一个童年,一条灵动的、活泼的小身影。河滩里,山崖上,田野中,池塘边,使人逼真地看到河水,听到风的鸣响,生动的细节如风中的树叶奔跑而来,生命召唤着另一生命。这是一本最无拘束的细节叙述,真实而又富有动感。
    光宝文字背后的那双眼睛,早已在凝视这些东西,思考着它的意义了。其实就是那些东西在写作者,而不是反过来。童年的心灵是最天然的,因而是最不伪善的,光着屁股奔跑,摊开四肢睡觉,一篇高声宣读的自由宣言,和善恶贫富道德文化政治家长社会老师领导职业统统没有关系。但童年消失了,人长大了,变老了,心灵就慢慢扭曲了,伪善了,痛苦了。成年以后很多社会性的命题,说到底都是一些伪命题,离开童年,那些命题就和狗皮膏药一样,越长越结实,算是揭不掉了。从童年走出来的人两眼茫然,经常不知走向何处,除了衰老和死亡是明确的,包括那贴狗皮膏药,其他都是茫然的,不明确的。而越到生命衰变的老年,那代价就越显著,一直到死都在偿还。
    于是希望中的东西永远是缺位的。他懵懵懂懂地流浪到一个什么地方,但他不喜欢那个地方,发现他真正的心灵其实不在那里,而是丢失在过去的一个什么地方了。他想把心从那个地方找回来,以后无论迷失到什么地方,他都带着。这就是心灵的修复力,它的动力来自童年,只要心中始终回旋着童年的诗,就能生出一种替代物,作为精神上的一种救赎,修复心灵,升华灵魂,实现希望。于是他想到了他的童年,并为它写下一本书。在城市荒原的背景里,凡是读过艾略特的读者,都会恐怖地看到西比尔,那个希腊神话里的女先知,一个干尸般吊在瓶子里的、求死不成的老太婆。她实现了永生不死,但却无法得到幸福,在痛苦不堪的衰老里,反而生不如死。那是人类无法摆脱宿命的一个隐喻。光宝的童年是西比尔的一个反面,人类一生中最美的青春,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使人不会总是迷失在什么地方。
    于是文字后面的那双眼神就容易理解了,那是一个来自童年、来自山野、在现代城市中惘然若失、在风中摇摆的稻草人的眼神。但光宝没有像西比尔那样相信并希望永生,只用诗人的方式善待宿命,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用关于青春的叙述激情,持续扩大着精神容量,把心灵的童年化而为诗。一如这本书中的思考,童年是人类永远的新生,童年的宣言会穿透岁月,一直穿透整个人生:“我们蜕尽了中年坐上轮椅,才发现生活的真谛就是童年。童年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故意淘气使性子都是那么可爱,透着最初生命的自然。从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呼吸中,感到生命是多么简单多么快乐。那时我们才懂得活得那么累的原因,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对生命带来的欢乐视而不见,甚至把欢乐看作痛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2#
发表于 2012-4-21 14:39:42 | 只看该作者
看帖回帖是种美德
3#
发表于 2012-4-22 17:24:1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
  “把沙子扒开一层,下面慢慢潮湿起来,然后再扒一层,一缕潜流慢慢地溢满沙窝,慢慢清澈起来,水底沉着洁净的沙粒。光宝说这水很甜,小时候在这河滩上玩,渴了就这么找水喝。”

童年也曾经历过呢,并时常回昧。

“把没有生命的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对生命带来的欢乐视而不见,甚至把欢乐看作痛苦。”

生活中谁又不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