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1175 回复:0 发表于 2010-9-11 08: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08:23:0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抠门的继父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春江花月夜 于 2010-9-11 08:25 编辑

继父的抠门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属区都是出了名的,就连我们三个姓氏的六姊妹都背地里称他是“老抠”。
    在我们的童年和少年,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已是最大的幸福了,继父继母为了我们的这点幸福省吃俭用,日夜操劳。从没有看到他们穿过一件新衣服,也记不得他们带我们到饭店吃过饭,更不要说给我们零花钱了。家里的那些一架子车就可以拉走的破家当,一直跟着他们走南闯北。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对抠门这个词并没有概念。
    继父的抠门还要从我们结婚时说起,我们姊妹六人的年龄上下相差只有六岁,都在三年之内完了婚。我们结婚时都是刚从农村“接受再教育”回来,囊中羞涩,两手空空,都希望父母能多支援两个钱,把婚礼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可当我们结婚时,不管是继父亲生的孩子还是前妻和后妻带来的孩子,他都一样只给了每家二百元,并宣布结婚都不许待客,骑个自行车把新娘接回家,亲戚朋友在一起喝杯茶,吃个喜糖就行了。
    对继父母这样的要求和做法我们都给以了理解和遵从。只有弟弟的岳母忍不下女儿的委屈曾到家里理论过,但看看家里的情景,也就偃旗息鼓了。我们知道,继父母能把我们一个个拉扯大已经很不容易了。
    后来继父母调到了省城,工资也相应提高了不少,可他们仍发扬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光荣传统。家具不换,一年四季都穿着单位发的制服。我们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更不舍得穿,往厢底一压就是好几年,还常常批评我们不该乱花钱给他们买东西,叮嘱我们要学会过日子,积攒点钱以备急用。继父母的这种生活方式常常招来邻居们的非议。弄得我们很没面子,我们和他理论时,他总是一脸严肃地说,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让别人看的。
    人们都说“隔辈亲”。继父对我们的孩子也很喜欢,每次去他们家也是很热情的迎接,但从来没有特意为孩子买过零食和玩具。更不会偷偷塞上两个零花钱。对此几个媳妇都多有微词。虽然我总解释说,咱们家的关系比较复杂,老人是想把一碗水端平,生怕偏到哪一边,为了不偏不倚干脆谁都不给买东西。但我心里对继父的不近人情多少也是有些怨气的。
    我们姊妹几个分别住在郑州市东南的几个城市,每年都要约好一起回家陪他们两口过年。但他们似乎并不领情,并不像有些老人那样,看到孩子们都回来了高兴的不能自制,忙里忙外,张罗着买这买那。可他们所准备的都是亲戚送的和我们提前买回去的年货,他们甚至连一挂鞭炮都不买。有一年春节姊妹们都有事没有回去,我带着妻儿回去陪他们,当除夕之夜别人家都鞭炮齐鸣时,我们家却冷清的只有那盏十五瓦昏黄的灯。当儿子跑到他的面前闹着说爷爷我也想放炮时,他则指着窗外说,别人放炮咱听响,即安全又省钱。弄得我和妻子哭笑不得。还有压岁钱,已是九十年代末了,别人的爷爷奶奶一出手都是一百二百的,可他们却仍是十块。当孩子的姥姥老爷爷问儿子你爷爷奶奶给了多少压岁钱时往往弄的我面红耳赤。
    2001年高考,我们姊妹四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同时被高校录取,在我们喜庆之余却为孩子的学费发起愁来,尤其是平顶山的姐姐和住在县城的两个妹妹,手头都很拮据。就在这个时候,继父一个电话把我们都给招了回去。继父破天荒地在家门口的一家饭店摆了一桌,说是为四个大学生庆贺。继父的异常举动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让我们更不敢相信的是饭后回到家时,只见继父的破书桌之上放着四沓百元大钞。继父看我们都到齐后,兴奋的说:过去我和你妈对你们是抠了点,但那是为你们好,也是为了孩子们的今天,来!每人一万二,以后每年再给三千,并对哥哥和弟弟的两个上初中的孩子说,你们要向哥哥姐姐学习,将来考上大学,钱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子都不会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继父的手里接过钱,我的眼睛潮湿了,姐姐和妹妹的眼睛也噙满了泪水。看着继父变魔术似地变出了那么多钱,我的心中生出了很多的感慨,那每一张钞票里,都有着继父母太多的艰辛与委屈,有着继父母深藏心底的真情和厚爱。想着想着,过去对继父的怨气和误解都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消散了。继而从心里生起的是对继父那博大的情怀,那慈祥的心地和那慷慨的给予的感动和敬佩。《经典文章》提醒您:文章摘自《抠门的继父》,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