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642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0 04: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4:20:0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夹谷寄语 [复制链接]

         前人登上齐鲁长城险关———青石关,极目北望,翁口古道尽收眼底。触目生情感慨寄语:“夹谷当年应是此,雄关百二强齐堑。往来莫视作沧桑,夫子之名天不变。”简短诗句,概括了华夏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就是典籍所载的“齐鲁夹谷会盟”。, }% ^+ B% C3 J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为修两国之好,齐景公致书鲁定公,约定在齐鲁界上,夹谷山前,为乘车之会。鲁定公得书,即召“三桓”商议,定孔子为相,随君如期赴会。/ c1 t3 f2 M: P8 `3 H
    齐国致书鲁国,起初确有修好息戈之意。但是,会期将至,齐国佞臣黎弥密奏齐景公,说孔子知礼而无勇,不习战伐之事,宜借机劫鲁侯并执孔子,迫使鲁国听命于齐。于是,君臣二人密谋了一个武力劫持鲁定公的计划。黎弥做了具体安排。* T/ c% S" _# [4 e" S! L' a
    孔子受命鲁相,深感责任重大,思虑再三。通过对齐强鲁弱的态势分析,预感到一场文争武斗不可避免,必须有文武两方面的准备。为此,孔子以“古者诸侯出境和宋襄公会盂之事为鉴”,提出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主张,鲁定公从其言,孔子做了认真部署。0 P6 s9 @& T0 s
    不出所料,齐鲁两君相会夹谷,登坛交拜,礼毕后,一场杀气腾腾的交锋开始了。齐国以“奏四方之乐”为名,组织了三百多名莱夷扮作乐工,手持钹、矛、剑、戟等兵器,鼓噪而起,蜂拥上坛,直逼鲁君之位,欲借机擒拿鲁定公。孔子见势不对,急步于齐景公面前,严斥道:“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来干盟?请去之!”景公大惭,急麾莱夷使退。
* y3 y. W- f+ q' _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黎弥言于景公“奏宫中之乐”。随及令倡优侏儒二十余人,异服图面,妆男扮女,满口淫词秽语,且歌且笑,拥至鲁君面前,肆意戏谑鲁君,羞辱鲁国。孔子按剑张目,怒视齐景公曰:“笑君者,罪当死!请有司行法!”景公不应,孔子乃命鲁国司马飞速登坛,当场斩杀了两个领班头人。
2 L0 n0 f3 R4 E- j: @    齐景公失计又失礼,无颜以对,只得当面谢过,并归还了所占鲁国的郓、 、龟阴之田(即汶阳田)。这是鲁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提高了鲁国的地位,打击了齐国的霸气,使孔子威望大增、声誉大振、名扬天下。这一重大事件,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一与莱芜地域密切关联的历史事件,具体发生在何处,仍然众说纷纭、无一定论。其实,无需东考西论,事件就发生在青石关北下的翁口道。“夹谷当年应是此”,“夫子之名天不变”,就是前人给予的明确答案。还有“当年南北阻岩关,夹谷台高孝水浒”,“中有夹谷台,连峰做门户”等诗句,都是前人对夹谷会址的具体认定。
% m) r- y; s% G8 x    史料中,对此会址有三种称谓:一曰“夹谷”;二曰“夹谷峪”;三曰“祝祺”(祝邱)。正是这三种不同的称谓,具体界定了会址的坐标位置。夹谷,指的是一个大区域,即两山之间的一个狭长的流水地带。此处就是指原山之阴的淄水流经狭长之谷,不妨称其为“淄水夹谷”;所谓“夹谷峪”,即指附属于夹谷的一条大山峪,这条大山峪就是青石关北下的大峪,也即前人所说的翁道口。这一山峪,属淄水夹谷向上延伸的地段,所以称之为“夹谷峪”。由此可知,“夹谷”和“夹谷峪”是分别对应夹谷主体段和延伸段而言的。
$ e- {$ P/ H$ G. I( \8 \4 C    祝祺,显然是人群居住之地名。有史料载,当年鲁庄公曾为其母文姜筑馆于此,并多次前来探望。可见,齐国选择此地为两君相会之地,是有其道理的。会址恰好处于“夹谷”和“夹谷峪”相连接处的左近,它相对于夹谷主体段而言,即视为地处夹谷段位,若相对于夹谷的延伸段而言,就是处在夹谷峪段位。所以,三种称谓,是由于参照地段的不同而表达出的三个不同叫法,其实质属一地之称。* G) ?, t  @4 j! B* Y. k& \
7 j- |1 D" ^; f5 e
    莱芜市老年大学 苏培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