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338 回复:0 发表于 2013-10-30 0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04:19:53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灵人杰新圣井 [复制链接]

         引言:牛泉镇的圣井可谓久负盛名,曾经是乡政府驻地,老百姓说起莱芜西南部总是称“牛泉圣井那片”。圣井的名称如何得来?有什么历史文化遗迹?11月18日,记者走进牛泉镇圣井村,感受这个牛泉南部山村的古韵新风。: i* h% N% T9 a) A& x* ?7 g9 ]( Q
    圣井村位于莱芜市莱城区牛泉镇南部,村南是云台山、卧虎山、旗山,村西群山连绵,村北是石门水库。圣井村是牛泉南部山区的文化商贸中心。
3 \0 M# E% e5 g! S. p地名沿革
( p- H- A+ ]# j/ J    记者从地名沿革资料中查到,圣井村在清末隶属于毛埠保,后隶属于新甫县,1948年设置圣井区;人民公社化时期,圣井村隶属于牛泉公社;后设置圣井乡,成为乡政府驻地,和牛泉镇并存;合乡并镇后,隶属于牛泉镇。
4 z/ a5 Q- t$ _4 e/ {1 M' i    因为牛泉镇和圣井乡曾经并存,所以虽然如今圣井撤乡划归牛泉镇,但很多人说起莱芜西南部,仍然会称“牛泉圣井那片”。
3 ^$ }" b5 C& ]8 _    圣井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呢?
8 ~- D6 ]- D# F9 P% a, ^0 _, M, X6 R圣井 文明发祥地
+ @( g: _( \, ~1 U: M2 U0 }    圣井村自古干旱,吃水问题是村里祖祖辈辈人的痛。圣井村中有两眼井,相距不到百米。村里的两眼井有何典故呢?
$ |% U; P$ I) h/ t7 i    据东边井旁的碑文记载:“盖闻人生以饮食为急,饮食以耕□为先头,稼秸偏地可施,而水利山村多□者要之,地势使然也。如我圣井,不知建□何年,但村以井命名,固知其由来,旧□有明万历年间重修一次,现有碑□可考,施地基者高公佩愿,督理者吕公□□,但规模尚小,村中百有余家,取资者众,不无狭隘之嫌。村人意欲更张而未果,至次年春日元旱井水渐涸,□石崩坏,遂决意更新为幸。井东官柳一株,系亓公(号作哲)手枝,历有年所,已成巨,村旧钱十二□,以作功费,复添补石料按户排工。虽仍其旧迹,下则浚之,使深;上则阔之,使□,越十余日后成。夫思原□□民家私一井,以尽灌溉之利。兹村井无二眼,一井有伤,合村受病。故□□者同谋趋事者踊跃,不数日间成此伟功,爰勒贞 以 不朽。”  p! {; c1 L- x
    落款为“督理:毕祯、亓永盛、高华廷、亓 运、亓开运、亓生贵。皇清嘉庆十五年三月清明合庄共立”。
6 P- D5 q' f$ M" t  Z% R2 J: |    由碑文可知,圣井村建村年代不详,是以井命名,故得名圣井。这口井在明朝万历年间重修过,由于比较狭小,后村里人在清朝嘉庆年间捐资按户排工重修。可见,圣井村得名是因为东边这眼水井。
5 o1 G; t8 |0 Q1 v0 c; E( F+ i    据村里老人介绍,这眼井之所以被称为圣井,是因为圣井一带常年干旱,刚挖井时,大家争抢打水,只能用工具一点点舀,但第二天醒来,水就又顺着水井往外溢了。老百姓都感叹:“这不是圣井嘛?怎么打也打不干。”
( H6 w: p% j5 {5 H  U0 u    和东边这眼水井相距不到百米,也有一眼井,井旁碑文记载:“圣井村旧有一井,前碑可考由来已久矣,但春间亢旱,则细流涓涓不能供一庄之取求,父老急忧之数百年于兹矣。有亓公生贵者,约会乡人合同商议,择于旧井西偏别建一眼□之。亓公号永成,而永成公慨□施□基一区,于是首事者□作,过事者赴功,不数日而□□已成,庶几两井之汪□较胜一井之易涸也。不意井口未修,井台未筑,而亓氏□公相继捐馆。里中父老目击心伤,相与踵而成之,然后二公□美意一庄之善事有始有终云。”落款为“清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合庄共立”。
' a6 V2 U( L& [' }    由碑文可知,圣井村干旱已久,一眼井不能解决春旱,如碑文所说“父老急忧之数百年”,所以亓生贵会同乡人共同商议在原井之西又挖一眼井。然而还未修建完毕,亓公等就相继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村里人伤心同时也集体将井修完。西边这眼井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修建。
  T/ n: @/ b, @6 S/ q4 `: n. q    从井口和井水来看,西边这眼井的水量要大,井筒也比东边老井更宽敞。2 I) z; M/ U' D
    从地形来看,两眼井所处的位置并不是最低处。圣井村87岁的村民丁宝龙说,以前“活圣井都从这里打水”,由于受井水的吸引,圣井村附近原有的七个村庄的村民都聚集到水井旁边,形成一个大的村庄,所以有了“七个圣井合了一个圣井”之说。
4 V6 K; K8 L( Y0 h6 L# T% g    村民说,在村里其他地方都打不到水,但这两眼井却常年不断水,为什么会如此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当年圣井村有位孔和尚,神通广大,能施云布雨。孔和尚圆寂后化为龙,所以这里才会出现一眼井。
  Q; v6 v7 d  |! `' b' _5 x    孔和尚为什么到这里来?原来村里有座圣井寺。我们先来了解圣井寺。9 {4 u( e2 e/ x" g+ @! _9 |; q
圣井寺 新的善源" N* \5 M) q8 M4 d1 \1 c
    圣井寺坐落在圣井村南,被村民称为“南寺”。圣井寺原距村子不远,后来寺庙被迁到了旗山脚下。据圣井寺留下的两座明代古碑《重修圣井寺记》载,圣井寺修建于明朝天启年间。
* j3 P; p) H: |4 Y' ]: u/ a, X    圣井寺里原来住有一位姓孔的和尚。相传孔和尚是翰林院的大学士,因得罪了朝廷命官才在此归隐。关于孔和尚的故事在圣井一带流传很广,村民说讲一天都讲不完。+ n) w7 {1 O7 q6 f- F. W, O
    当年圣井村里每年都有庙会,热闹非凡。有一位外地来练武卖艺的人,仗着自己可以表演把人大卸八块后再装起来的本事,非常嚣张,常常表演之后强行向乡里人要钱。很多人不愿看他的表演,但也不得不交钱。久而久之,人们见了他都避之不及。2 W3 f6 t' _/ c) W9 X* O5 S
    一次,他又来表演。孔和尚知道后,就在一旁看他表演,破解了表演秘诀让其丢了丑。卖艺者非常愤怒,但自知不是孔和尚的对手,于是回去苦练鹰爪功,三年后回来报仇。孔和尚早已算到了,于是用犁片护心。卖艺者敲门,待孔和尚开门时,一手抓向孔和尚的左胸,没想到被铁犁片挡住。由于发力过猛,伤到了手,幸得孔和尚及时施救才保住了。卖艺者被孔和尚的行为感化,于是拜孔和尚为师,从此弘扬佛法,行善济世。. y# F: f0 I0 X& B, v0 N; e# ~
    重修后的圣井寺三面都是山,形成宝座形状,既隐蔽又雅静。1 e9 w/ W  i* y- w5 |9 q: h
    寺里通水通电,居住修行的有时是和尚,有时是尼姑。他们还常到村里去给穷困的家庭送米、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在当地深得百姓赞扬。一位村民说:“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来帮助你。和谐社会,就是大家相互帮助、融洽相处。”
9 i, M/ E$ d0 |    莱芜佛寺众多,为什么僧尼选择了此地呢?我们无从得知,或许圣井村这片圣地才是最大的吸引力。
$ k9 j' M' Q2 L0 n0 ]" U    这片圣地不但有古寺,还出产燕子石。什么是燕子石呢?我们来了解下。1 a) n- p# b' |* h+ Y! K$ x
燕子石 特色产业6 n, }* D. `% b: S, o. w) x
    燕子石是三叶虫化石的一种形象称谓。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的寒武纪,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三叶虫化石多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燕子石,又被称为“飞上天石”。# Y  y, U0 ?4 U/ Q  b3 f
    燕子石历史悠久,据记载,宋、明、清时代即有人把玩,称之为“多福石”、“鸿福石”。宋人笔记中已有记载,明曹昭《格古要论》中也有详细记述。燕子石的特点是:色泽古雅、姿质温润、虫体如燕、纹彩特异、富有天趣。它是人类的“万卷书”,记录大自然的沧桑变迁,耐人寻味。
/ ~, y  ~* M# Z% n+ e1 K& x% X. B    化石地在圣井村西,长2公里,宽200余米,莱芜市政府立有禁止开采碑。(文中□为碑文中残缺的字)
/ d9 z1 F0 k! L. t! ?8 M2 V% s' C    后记:圣井村因干旱才诞生了“圣井”,进入新世纪后,村里吃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2007年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姜华广开思路,筹措资金,从根本上解决了吃水问题。如今村里吃水不但不用向外交钱,每年还收入4万元,自来水成为村里一座财源不断的“新圣井”。! k3 I5 i1 O# ?2 L
    如今的圣井村,修葺一新的商业街又焕发出城镇的繁荣,这个撤乡后被人们逐渐遗忘的村庄短短几年时间重新焕发出光彩。在姜书记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居民楼。我们有理由相信,圣井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 @1 s2 h4 d% t- V! F, z9 o$ w    告读者:牛泉镇的采访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在这里,我们探寻了牛泉名称来历的牛王泉,考察了黄巢落马处、吴小庄大佛,游览了美丽的云台山,品尝了美味的圣井水。采访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在莱芜西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这头卧牛崛起的气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