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 G* K# B& c. B! { 二、徐鹰作为董事局副主席的身份究竟从何而来? 6 u5 o5 y; e6 T5 w- w1 e 9 F" {- _( G& c* i: Q2 h( k5 l从中燃的年报之中可以发现,徐鹰并不直接持有中燃的股份(但持有期权)。既然自己不是股东身份,那么徐鹰在董事会中代表哪一位股东?又何以长期担任董事局副主席之职? " M$ n+ b" J9 o: X! y / t. I1 N; v( ]5 L# N, B/ o: ^徐鹰的一块金字招牌是所谓“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任助理”的身份,这是徐鹰自诩代表“国台办”的本钱。然而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国台办的正式编内人员,仅仅是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国台办下属的事业法人)的外聘人士。从这个意义上讲,徐鹰不仅不能代表国台办,其实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也不能代表。 + V. u7 t& i8 m& p 5 X% W3 Q/ ?# Z* a从股份关系上看,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峡旅行社”(在大陆注册)在香港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进而代表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持有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目前持有的股份总数为18360万股,占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总股本的4.18%。除此之外,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没有其他业务。根据香港公司注册登记处查册记录,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是徐超平。徐本人兼任中燃副总裁,现主要负责中燃的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徐鹰既不担任“海峡金控”的实际职务,也不持有该公司的股份。同时,“海峡金控”与中燃之间没有委派董事的书面协议,也没有委派徐鹰为中燃董事代表的书面协议。由此可见,徐鹰不能代表作为中燃小股东的“海峡金控”。, C( B$ Q) i y% t0 o; ]9 V1 `
1 G9 h. b( d+ T8 n3 I徐鹰作为“中评”董事长的身份倒是实实在在的。不过,从公开资料上看,“中评”与中燃之间的关系目前并不密切。尽管中燃持有中评的少量股份,但中评却不持有中燃的股份。在“中评”主办的杂志上,也存在对中燃的少量宣传,可也并不比其他一些媒体更加频繁。徐鹰无疑可以代表“中评”,但这又与中燃的董事局有何相干?是否因为中燃的成功都源于“中评”的贡献?, h/ n4 J# q# K; g7 s* a* l
( I/ k0 E5 N& H6 h% l
如此看来,徐鹰在中燃董事局中的尊崇地位着实让人感到费解!# b: U$ g7 \) F+ m1 @ U
2 w9 A& y( C' e8 x, N w( w7 w0 _2 a
; m1 v5 V7 h9 b; ^3 J
7 J* _; S4 O5 Z) x, q, }# B
三、到底谁才是中燃集团的功臣?( K" e) o5 u5 E5 h. P3 T
: S5 h$ f/ u+ q5 r; e: L0 n
尽管徐鹰身兼中燃和中评两份要职,工作时间里还是经常在深圳中燃总部出现,但基本上不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在公司总部,徐鹰时常都是把对台的工作挂在嘴边,大谈他对“中评”的贡献,而不是中燃自身的发展。集团的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海外投资者和银行的沟通、谈判,职业经理的招聘和培养等等工作,徐鹰都很少参与。在中燃的公司新闻网站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徐鹰参与公司业务的报导,但却经常会出现徐鹰在中评的各种活动信息。这诚然在集团员工面前显示了徐鹰的存在,又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 f7 E- \3 i3 [" Q 4 O/ \ @6 h* A; E+ {每周一的公司总部高管例会,徐鹰是从来不参加的。每年为期一周的年会,徐鹰也仅仅是陪着李小云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才露面。集团近200家子公司,徐鹰很少去;设在北京的中燃华北地区管理中心,徐鹰基本上没有去开过会,设在上海的中燃液化石油气总部,徐鹰也基本上没有去开过会。公司组织的各种员工关爱活动,徐鹰等人也从来都不参加。公司对外接待各种来访团体,包括项目公司所在地的政府领导,徐鹰也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一般都不屑于参加,这有时会让公司的高管感到难堪。3 x) A6 A3 l- }* e% a- Q2 J, O
, l. f5 z. x" v. z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公司每年召开两次董事会,李小云和徐鹰还是来参加的。但是,近两年来,要么不参加;要参加的话,有时开完半天会就离开,连陪同那些不远万里来香港开会的外国董事吃一次饭都不愿意。理由居然是香港不让抽烟,这种对人对事的态度未免让外国友人难以接受。& @7 g3 C- @& q" y)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