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标题: 卖米不卖谷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茉莉花最美    时间: 2013-10-31 00:31
标题: 卖米不卖谷的故事
     在漫漫赶考路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传说中,最具戏剧色彩的当属顺治时期的李见龙了。李见龙,字飞卿,是监察御史,系李彦儒四个儿子之一,排行老大。因其名字的“龙”字与皇帝真龙天子相碍,顺治皇帝便钦赐为其更名李绍闻,字德中。他少年丧父,自幼家贫,仍攻读不辍,于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中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初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因成绩卓异,且性格刚直,为官敬业谨慎,升任浙江、河南、广东三道的监察御史,并敕封文林郎。朝廷以他正直声震海内外,文章与政事兼优,后累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诰授中宪大夫。; H# k1 ~4 X+ N+ T
&nbsp&nbsp&nbsp&nbsp    他在赶考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精彩而动人的故事。山东惠民县,至今仍卖米不卖谷的故事就发生在李见龙身上。顺治十四年,他风尘仆仆地进京赶考,路过山东惠民县时,天色已晚,无处寻宿。见附近有一尼姑庵,他想住在那里。开始尼姑们均不让他住下,经他再三央求也无济于事。一个尼姑见他眉清目秀英俊潇洒且知书达理,便看中了他,留他同居一夜。尼姑恰巧有孕了,十月怀胎之后生一男孩,取名李自芳。李自芳自幼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英年殿试,皇榜题名,中了文武双状元。进京赴任后,他授命训练精锐的三千铁家军,所向无敌,百战百胜。此时正值吴三桂的后人在西南起事抗清,刚刚住进养心殿的雍正皇帝,于1729年6月下达御旨,差他率军前往围剿。向西南发兵后,皇帝亲自坐镇军机处同军机大臣一道督战。他英勇善战,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拿下了云贵,收复了失地,将吴军赶到了台湾。云贵收复后,雍正皇帝看他是智勇文武全才,想封其为王。但政审时,一问他的三代宗亲,他回答不上来,万岁因此而不予加封。万岁认为李自芳为卫国帅才,不封他为王十分可惜,便让他回惠民老家询问母亲,三代宗亲究竟落于何处。他于是回老家同老母说明询问出身的来意,老母说:“你的三代宗亲我也说不清楚,你父亲他路过此地很短时间便走了,没有交待。”此时老母很为难,不便启齿说出她与李见龙在庵内的事情真相,又推辞说:“再讨份圣旨攻打吴军,你路过龙虎山询问张天师。”李自芳回京讨了去台湾全歼吴军的圣旨,路过龙虎山,找到张天师便问了自己的身世。张天师说“你的三代宗亲我知道,不便多言。你祖叔在浙江秀水县做官,你去拜见他就知道了。”他于是急忙赶到秀水县,拜见了时任知县的李见龙。李见龙并没告诉自己是他的亲生父亲,只同他说了“你祖父李彦儒是广东监察御史。”他闻听祖父是监察御史,为自己出身名门望族而兴奋不已。次日便得意洋洋地离开秀水县,挥师台湾。他对吴军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逼其写了降书降表,从此偃旗息鼓,不再发起战事了。他带着吴军的降书凯旋回京途中,一路威风凛凛,凡他路过之地,当地高官士绅纷纷高接远迎,省、县、知府若一步迎迟,便开刀问斩,一显李家大元帅的盛气。他来到秀水县,报子马上去县衙告知前去迎接元帅李自芳。李见龙身穿官服头戴官帽,差人收拾好大堂,端坐大堂而不去迎接。报子又报“李元帅已到了县城南门”,也不见李见龙起座前迎。报子第三趟来报:“李元帅已临大堂门口,赶快迎接。”李见龙仍稳坐大堂置之不理。李自芳自己下马走进大堂,李见龙满意地笑道:“自芳你回来了,一路辛苦啊!”并吩咐:“自芳,你自己坐下。”李自芳坐在了大堂案旁。他父子俩谈兴正浓,浙江省府院的大人们急急忙忙赶来拜见元帅。众大人步入大堂,但见知县坐在大堂正中,而元帅却坐桌边,不禁大吃一惊。大人们便壮着胆子问道:“元帅你与知县如何称呼?”李自芳趾高气扬地答道:“我的穷叔做了个穷知县,多亏各位大人的关照啊!”众大人闻听知县竟有如此战功赫赫且深得皇帝器重的元帅侄儿,惊羡不已,便立即跪拜坐堂的知县李见龙。众大人回去后,李自芳在秀水住了三天便回京去了。进京后皇帝封他为云南王。自此,李自芳是尼姑所生的消息不翼而飞,满城风雨。李自芳回惠民到老家,见市场上有卖谷子的,很不高兴。因谷子与姑子谐音,他认为卖谷子就是卖他母亲,便不准卖谷子,卖谷者从严处罚。从此惠民县衙就贴出告示,不准卖谷子了。惠民县卖米不卖谷的传统延续至今。在惠民也同样流传着卖米不卖谷的故事。
2 c( c- C# W2 ~7 }+ a+ h&nbsp&nbsp&nbsp&nbsp    赶考路上发生的林林总总的故事不胜枚举。李氏祖人的漫漫赶考路曲曲折折,代代递接相传,激励和鼓舞着李氏后代和周围的莘莘学子。
作者: 百里冰    时间: 2014-3-19 13:43
顶......叹为观止.....




欢迎光临 莱芜社区论坛 (http://www.lwsq.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