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L9 T& I. ~- t2 f% M3 j7 Q 采访背景 ; ]# x+ n/ o5 r; G8 f% w2 c, C% ]( J) e. r4 ]/ B
小芝说她的婆婆对小儿媳一家非常疼爱和偏袒,出钱出力,但对她却始终不亲不热。更难过的是,丈夫总是帮着婆婆说话,批评小芝小心眼,前几天还动手打了她。在委屈和孤立中,小芝觉得日子过得很累很无趣,于是她想到了离婚……$ x/ V4 J5 O% a( F
: c: D/ c9 G8 q1 E 文/宋家玉 % n8 m- C8 b6 a3 s8 e
! y6 ~+ @' p8 R 按理说婆媳关系搞不好两个女人都有责任,各打五十大板有可能略失公允,各有各的问题应该是客观的。小芝婆媳俩的关系,小芝的责任我认为占不到10%,婆婆的问题绝不少于90%。 4 t* u% V" a( t. h, I. @ : A5 E2 r. S7 w8 L4 w+ T0 R( l 读罢她们的故事,想必没有人会支持小芝婆婆如此不通情理的做法,而大都会同情怜悯小芝。小芝婆婆为什么会对两个儿媳妇持如此迥异的态度呢?大抵是她偏执狭隘的价值观在作祟。小儿媳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条件,各方面都非常符合婆婆的择媳标准,所以她对小儿媳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和热情;相反小芝出身农村、家境贫寒,跟婆婆高知家庭门不当户不对,所以对小芝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左右看不惯。不喜欢也就罢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竟厚此薄彼、亲疏有别,这就不是价值观的问题了,而是心理健康指数极其低下的表现。 # @: q% r" Y: J5 s 5 w9 d }9 C9 A) `+ m话外评论:1 [+ Z0 S+ Z' h2 W# p
一个女人婚姻幸福需有“三个健康”作保障:一是丈夫人格品质要健康;二是夫妻情感关系要健康;三是公婆心理要健康。所谓公婆心理是指丈夫的家庭心理,家庭心理不健康,孩子的心理就没保障,嫁给心理不健康的家庭,幸福的婚姻基本没指望。别看此一时小儿媳备受宠爱,很难说彼一时情况会咋样,一般来说,对待两个孩子的家庭一个像天堂一个像地狱,这样的父母很难有公正、持久和健康的心理可言,宠爱往往是一时的、短暂的,热情过后不健康的情绪一样都不会少。 . w$ `- f8 E( ?3 y . c1 v) j: ? G N 幸福婚姻最重要的保障还是做丈夫的人格品质。既然顶着压力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什么当心爱之人受委屈的时候不想方设法去关心她、安慰她?小芝在这个家庭中遭受的不公,做丈夫的不应该糊涂,如果真的不清楚那只能说明小芝的丈夫心智不够成熟,连心智都不成熟的人何谈心理之健康;如果是揣着清楚当糊涂,那问题就更严重了,一个连正反都颠倒黑白都混淆的人,人格对他来说无品质可言。小芝在遭受了种种非难之后,她并不敢怨恨什么,只需丈夫的一丝同情或一句安慰,但遗憾的是这么廉价的要求也没有得到,得到的竟是丈夫的不屑与数落,甚至最后发展到掌掴。男人以孝为先,不当面顶撞母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非不分,袒护一方打压一方,这在婚姻关系学上被称为“家庭关系障碍”。试想,如果丈夫能在背后多安慰一下不受母亲待见的小芝,多给妻子一些体贴,小芝还会如此伤心绝望吗?一个高情商和人格健康的男人最基本的标志就是能妥善地处理好婆媳关系,哪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 y0 ~9 I: P* T0 e 9 @5 r4 U5 w1 d 小芝已经和婆婆分开来住,这很好。知道家庭的概念是什么吗?家庭是由一对男女以婚姻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最小基本单位。婚姻关系学不赞成多个家庭的重合,哪怕是大家庭套小家庭,只有当大家庭(长者)失去生活能力的时候小家庭对长者有赡养的义务。+ P5 J: E3 l0 Q/ p K3 _
$ K Q4 `- |$ F+ u! a
面对这样的婆婆和老公,小芝的出路有两条,一是远离婆婆,避免她对自己的伤害,这当然取决于老公的态度,如果他能支持和理解的话,这条路可行;如果他不支持甚至还意识不到他们家庭对你的伤害的话,那么就离开他!! u9 J8 v/ j0 A$ R
/ p3 T' h4 d/ j$ B: c D 综观小芝的婚姻过程,她没有多少错,最大的错就是懦弱,还有看不清健康婚姻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对于不通情理的强势婆婆和一味偏袒婆婆的丈夫,我给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能要。维系这样的婚姻,女人只能饱受伤害,隐忍和柔情感化不了这样的家庭,早一点离开是女人明智的选择。/ W6 p9 e8 W6 `: L. g. Y6 _
; y |; m' T6 b/ _( P
: E7 ]7 e6 ^) z/ F8 Y6 k$ h* @4 K . x) y P; ~. u9 X1 P